可能谁的第一印象都是肯定要学习,肯定要读书,应该还有人说这不是废话么,除了马云,有些搞灵性修行的人,还有谁整天鼓吹读书无用论,学习无用论呢。
但是苦恼就苦恼在了,很多人都在身边发现过很多不学习的人反而比学习的人更优秀的案例。
比如:为什么很多人根本不看书,但是比有些人道德水准更高?为什么很多人读书破万卷甚至能倒背如流, 但就是个书呆子,不会解决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学历都很低,学历高的反而去打工?为什么大多数教授在自己专业实战上根本就像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待业青年?
……
猛然间,想到了前几年在外面散步的时候想到的些关键点:
读书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们主观意识会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在,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而仔细想想我们遇到的那些努力在学习的人都是为了什么?找个好工作,拿个好学位,学点别人不知道的装个B,这是这个社会潜意识中的动力。
所以,前面这些学习的人内在丰富了,能力提升了。后面这些学习的人,工作找了,学位拿了,B装了,二者的结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年这些人会越学越值钱,越学越受人尊重。
后面这种学法是越学越发现自己不如别人,越学越眼高手低,越学越发现起点高了跑不过别人,越学越发现毛病越多了。
这是学习方向的问题。
方向错了,学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结果也就变了!
这是发心,还有一个点是会不会学习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其实我还是认为大多数人是不会学习的。
这个社会的差距不是资源、智力、情商的差距。
而是到底会不会学习的差距和会不会努力的差距。
我个人觉得这两句话很有感触:
《礼记·大学》里面提出我们“格物致知”,朱熹说过“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生活中的学问比书本里面的学问更切合实际。生活中的学问我们是经常能遇到可以总结和反思的,研究透彻了更容易深入反思总结,更容易有收获。
而书本里面的学问是对现实生活中学问的补充与解惑,有了现实中的知识架构的情况下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会更好。
如果抛开现实只学习书本上的学问,不落实到现实中就很容易忘掉;如果是不带思考,不带自我框架的情况下学习,学多了比不学更容易成废物,学学问就相当于被不同的作者给洗脑。
今天觉得这个说的对,明天又觉得那个说的对,学来学去什么都没有学会。
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容易学会,也更容易丰富自己的知识板块。
我们大多数人学习其实就是自己在糊弄自己,学完一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是为了哄哄自己看书了学习了仅此而已。而真正在学习中有收获的人都是很有思想的人。
真正会学习的人是吸收知识,而不会学习的人是被吸收知识!
有时候看书看多了,突然不爱看书或者把书开始当成工具就是因为,自己才是最好的一本书,借用现有的资源想办法把这本书过精彩才是有限的日子里最有值得去做的事…
如果说看书解惑,智慧的海洋里遨游,有时候何尝又不是一种意淫呢…
再厉害的作家也只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再好的别人的智慧总不如自己想出来的契合,深刻有意思…人本自具足么,倡导看书是不是一种去提倡外求的做法呢……觉知自己才是最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