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父母大概都经历过以下情形:当你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请求时,孩子开始大哭大闹,发脾气、摔东西,怎么说都不听;当你下了班带着一身疲累回到家,却看到家里一片狼藉,孩子在玩游戏看电视,就是没有老老实实地写作业;当一件事你重复再三,说了无数次,孩子却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大部分父母可能都会忍不住自己的怒气,和孩子火星撞地球般碰撞一次。
然而,就算父母训斥孩子甚至盛怒之下动了手,到最后,孩子大概率还是会依然故我。
更糟糕的是,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虽然小时候不听话,但还是会经常和父母聊天;但等到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却完全阻断了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什么都不肯说了。
大多数父母都会用尽所有力气去精心培养自己的孩子,如果因为无法和孩子构建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导致和孩子成为了“熟悉的陌生人”,那就太可惜了。这种情况是很多父母,甚至是孩子,心里最大的伤!
如何让父母的爱在孩子眼中不再是强硬的伤害?怎样让父母的爱变成孩子愿意接受的温暖关怀?这就是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爱的技巧和训练》要教给广大父母的:通过技巧和训练,去获得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
本书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都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也是两个养育了3个孩子的母亲。在书中,她们明确指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方法理论,再配以生活化情景化的示例,帮助父母更好地领会学习。
让我们跟随这本不仅影响了美国,也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被誉为指导着人们教育和沟通的“圣经”的书,去学习与孩子沟通的爱的技巧吧。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孩子总和父母“横眉冷对”,这时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果孩子总是对父母态度很差,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态度。
比如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种对话,孩子说自己腰疼,父母会回说小孩子哪里会有腰。
这种对话方式,是造成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好的根源。在对话中,孩子向父母讲述自己的感受,父母的第一反应却是对孩子的否定和教导。
父母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孩子觉得很不舒服。这种方式的对话多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与父母谁也不能理解谁,双方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
那么,做父母的该如何改变这种结果和气氛都不太友好的谈话呢?
第一步、父母应该教孩子去面对自己的感受。
例如,孩子放学回来,气冲冲地告诉你他和好朋友吵架了。这时你会说什么?
大部分的家长会有四种常见的回应方式:第一种敷衍型:“哦?是吗?怎么了呢?”;
第二种提建议型:“我觉得你可以不要那么急性子。”;
第三种否定感受型:“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第四种逻辑解释型:“吵架就吵了,明天你道歉或者他道歉,你们不就又和好了吗?”
这四种回应方式都不能算是好的回答。因为,它们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心里憋一口气。
比较好的做法是:“敷衍型”的父母可以尝试全神贯注的去听孩子说话。父母只需要放下手中正在忙的事,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听他们讲完就好。
而“提建议型”的父母应该注意在提建议时不要提及他们所认为的孩子的缺点,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二次伤害。
父母应该先听完孩子对整件事的叙述,然后再给出简单回应。完整的叙述会让孩子变得冷静。当他们冷静下来后,就很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否定型”的父母要明白与其否定孩子的感受,不如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很受伤”,这样孩子会觉得被理解,怒气值至少能减少一半。这种“理解”会让孩子把你当成一个可信赖的对象,再出现问题时,他们也更愿意和你交流。
“逻辑解释型”父母通常更倾向于理智地解决一件事情。但是,心智、三观还不成熟的孩子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父母的理智在孩子看来,只是一种“漠不关心”。孩子对你说起这件事,他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的情绪,并不是需要一个解决办法,。
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孩子跟父母合作。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情况通常出现在父母督促孩子做一些必做事项的时候。比如早起上学,晚上做作业等。
书中作者为我们准备了五个步骤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五个步骤,可以交叉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分别是:1.描述;2.提示;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4.说出你的感受;5.写便条。
举一个例子,最近孩子不太喜欢刷牙。我们先描述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告诉孩子:“你的牙齿有黑线了,医生叔叔说那是因为没有好好刷牙导致的”。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点:提示。到了晚上要睡觉时提醒孩子:“你刷牙的时间到了”。
一段时间后,第三点简单词语表达也就慢慢出现了。只要你一说“刷牙”,孩子就明白你是什么意思。在孩子养成了刷牙的习惯后,你就可以由第三点,转变为第四点写便条。你可以写一张“每天记得按时刷牙”的便条贴在洗手间镜子旁提醒孩子。
当沟通和合作的方法都没有效果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想到自己的杀手锏——惩罚。
但是,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惩罚和挨打并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大多数时候父母只会用惩罚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但是从不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时间一长,孩子就会通过惩罚和挨打来逃脱反省。所以很多孩子一旦挨打立马认错,可认错之后,还会再犯。
作者认为:“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六个办法来代替惩罚。
第一、我们可以请孩子帮忙。比如在超市购物时,为防止顽皮的孩子东奔西跑,父母可以请他帮忙拿所需的东西。
第二、父母可以明确表达自己不同意的立场,但要注意不能攻击孩子的人格。与其对孩子说:“你真没礼貌”,不如说:“我不太喜欢你这样”。
第三、提供选择。当孩子不想刷牙的时候,你可以直接问他:“是现在刷牙还是过一会儿刷牙?”
第四、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父母可以让不爱刷牙的孩子到牙科医生那里,让医生告诉他不刷牙会让牙齿变成虫牙,以后就不能再吃巧克力和糖果了。
第五、父母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期望。与其用一个否定的句式去否定一个孩子,不如用肯定的语气去表达自己的期望。这样,孩子才知道你希望的到底是什么。
第六、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过错。比如,当医生告诉孩子不能再吃巧克力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认真刷牙一个月,再去让牙医检查,如果牙齿情况变好,就能再吃巧克力了。
前面谈到的三点“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孩子合作”以及“如何惩罚孩子”,都是在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时的改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应该如何培养更出色的孩子。
要想培养出更出色的孩子,打造更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首先要学会“赞赏孩子”。
很多父母知道要去赞赏孩子,但却不知道自己的赞赏方式是否正确。在书中,两位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赞赏孩子是需要谨慎的”。
很多父母在夸赞孩子时,习惯用“你真好”、“你真棒”等空泛的语言表达,但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在敷衍。
当我们想要夸赞孩子时有一点非常重要:要进行客观描述,即描述自己的所见以及所感。
比如,你在削水果时孩子贴心地为你拿来了垃圾桶。父母这个时候就可以说:“谢谢你帮我拿了垃圾桶过来,我正需要呢。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宝贝!”这样做既让孩子感受到了肯定,又教会了孩子“细心”这种好品质。
学会了如何正确夸赞孩子,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培养一个自立的孩子。
这世上唯一以分离为目的的爱,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孩子只有身心都和原生家庭,和亲生父母完成真正意义的分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成人。
我们常说“陪伴是世界上最长情的告白”。陪伴的过程,也是教养的过程。父母陪伴养育孩子成长,就像教他们学骑自行车一样。父母一开始要扶着车,后来慢慢地半扶着半让孩子自己骑,最后父母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属于他们的人生旅程。
放手对于父母,甚至对于孩子,都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却是父母和孩子都必须要处理好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说:“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之外,更多的感觉是无能为力、没有价值感,挫败和生气。”换言之,对父母的依赖会让孩子产生无力和敌意。
作者提供了六种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
让孩子有选择权,会使他们明白,自己是可以做决定、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的。这种掌控,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
很多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会将家庭打造成一个专制型机构,这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卑的毫无主见的人。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幸福呢?
第二个方法:要尊重孩子的努力。
在孩子想要尝试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去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
第三个方法,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要求父母承认并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是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没有了这个前提,亲子关系只会是水火不容。
第四个方法,别急着告诉孩子答案。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进行自我思考的能力。
第五个方法,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使用外部资源。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一生中要和周围的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寻求他人的帮助,是每个孩子都要学习的必修课。
第六个方法,别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适时鼓励孩子的想法,委婉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目前的不足,能让孩子更有干劲地去冲向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贴“标签”。
给孩子贴“标签”是亲子的相处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例如,父母经常会说:“你这孩子就是太倔了”、“这孩子怎么这么笨”等等。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在无意中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父母所说的那种人。
“正确夸赞孩子”,“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和“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是父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三种技巧。
除此之外,父母想要教会孩子一种品质时,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同时,父母还要“记住孩子特别的时刻”,这些温暖的记忆能帮助孩子对抗挫折,给孩子很好的支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爱的技巧和训练》这本书的前一部分总结了改善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方法;后半部分总结了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书中有很多非常实用的操作方法,帮助焦虑的父母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良性健康的亲子关系,在使自己成为更加出色的父母的同时,也如愿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