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长大了,心智依然是个孩子,这就是成人之间陷入困境以及沟通变得有挑战性的根源。”
————迈克.贝克特尔(美国著名作家、沟通专家)
想要改善沟通难题,掌握沟通策略、方法或技巧等只是皮毛,真正能够发力使它们最大发挥作用的其实是那个不断完善、成熟的自己。不断修炼提升自己,正是面对高难度对话该有的姿势和基础。
学沟通,先学做人
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别人的照顾,给喂奶、帮穿衣服,我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当一个成年人也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求,那就糟糕了。我们常说的“巨婴”就是如此。他们虽然身体已长大成人,心智却依然是孩子。不懂承担责任,精神不独立,难免让自己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陷入困境,让沟通变得具有挑战性。
所以沟通难题的根本解决,出发点和归宿是一致的,即努力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心智成熟,才会有“改善关系从我做起”的意愿,能主动识别对方的基本需求并给予满足;面对艰难对话,才能不逃避、不放弃,积极关注于问题的解决而非个人情绪,并懂得利用有效的沟通工具和技巧,努力改善关系和提升关系质量。
区分关系的远近亲疏
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各种人际关系归结为三种类型:伴侣、朋友、社会组织。经由选择而产生,是择定关系。偶遇关系的范围相对宽广,饭店服务员、素不谋面的同事等都是。承继关系往往因择定关系而产生,比如姻亲。
不同的关系类型不必一视同仁,按亲疏远近区别对待才是正道。偶遇关系不过是擦肩而过,不必为之劳神费力;处理承继关系的独特技巧,则是设定界限。择定关系中,越是亲密的人,越值得留意和呵护,而一旦出现对话困难,必须及时化解。应该谨记:“我们不是为了让对方记住自己高超的谈话技巧而交流,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关心这个人,在意这段关系。” 在意对方和这段关系,远比任何技巧或方法都重要,它不仅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进行沟通的目的所在。
识别和满足彼此的“基本需求”
基本需求,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内在驱动力。我们为了满足某些需求而与他人发生联系,当内在需求无法被满足时,常引发很多问题。当然,不同的人的对不同的需求及满足程度的要求不同,作者总结的六大需求也并非无懈可击,但它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思路,告诉我们:不要争辩谁对谁错,而是要倾听对方的需求,并试着理解对方的观点。只有相互理解了,才能共同解决问题,互相扶持。
- 安全与保障:“当别人感觉到你是在真诚地关注和关心他们时,安全感就会增加。
- 冒险:乐于冒险的人喜欢体验没经历过的事,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愿冒险的人则常常对未知怀有恐惧,或者明确环境是安全的才肯探索。
- 成长:成长是人的自然本能。无论对于生理还是心理,成长都是健康生命的天然组成部分。人不成长,他身处其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也会停滞不前。比如婚姻关系,如果一方不断成长向前而另一方原地踏步,轻则冲突不断,重则分崩离析。
- 接纳:有句有名的诗写道: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当有人真正关心我们且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我们就有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 关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只盯着手机。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离不开陪伴和分享,全神贯注的相处和投入,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在乎。
- 价值感:每个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固然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却也因此使他在人际关系中无可取代,即有了“价值感”。良好的沟通不是否定和抹杀不同,不是一方压倒、征服另一方,而是彼此尊重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写在最后
良好的人际交流可以借助某些沟通工具和技能进行关系的构建或维护。事实上,即使没有正式学习过沟通,每个人都有一个“沟通工具箱”:它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养护人的一举一动慢慢积累而成的。当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就会自动开启。所以只有不断地更新工具箱,持续地升级沟通模式,才能让自己在关系中保持游刃有余。
参考:
* 《高难度对话》(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3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