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并作出了重大部署,他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因地制宜”也随之成为各地各部门各类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
作为基层干部,我将结合工作实际,以我镇的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地谈谈自己对新质生产力的见解。
科技创新是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在农业发展上,要为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科技支撑。在粮食丰产增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耕地质量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茶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同时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农业专技人员教育培训、农业科技项目平台搭建、涉农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工业发展上,我镇坚持在项目引进中塑造产业、在承接转移中推动升级、在服务对接中跟进管理,以“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地、审批、融资等实际问题,强化工业工地项目征收工作进度,加快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企业落地提供广阔发展建设空间。
产业转型是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我镇依托优势特色蔬果资源,大力推进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打响“蔬果之乡”品牌;推进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花海果乡”乡村旅游;并积极融入城乡对接,引进锂离子电池项目落地,推动“花海果乡”传统农业小镇向锂电小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东部生态产业新城镇。借着产业转型的东风,我镇科学规划,积极发展,在推进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建设篇章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