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进入大学后交了一个神仙朋友B。
但凡遇到生命中一些重大的事时,“如何巧夺男人心”,“在大学中如何变好”“如何跟室友处理矛盾”等诸如此类问题。小白总会跟他商量。每次A都能说出B的问题所在,直击痛处,快速对症下药。每每B都感叹“这姐们真是天使”。
但B有了烦恼事从来不跟小白讲,小白只是偶尔从B室友听说B好像不开心的事。这让小白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他的好朋友。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总在想“我们是不是好朋友,他的烦恼事跟谁讲呢,也从来不跟我讲。不可能没有烦恼的事吧。”
一天,小白直接问B,“为什么从来不跟我
说烦心事。我难道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我感觉我一直都在索取,我也想帮你解决你的烦恼。”
A打心底里笑了出来,心里一阵暖流涌出来。
“笑什么笑。”
“你好幼稚。”
“你才幼稚。”
“我很开心,你能直接问我这个问我,这也很像你的风格。你知道吗?你觉得我帮你出谋划策帮助了你,但你好像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反馈。你觉得总是索取的你会失去我是吗?”
“有点”B有点羞涩的点点头。
“你知道有一个句俗语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吗”
“你滚开,快说”
“首先,我确实也有让我茶饭不思的烦恼,可是有一种可爱的人呢,他们需要情绪内化,跟别人分享并不能有效舒缓,只能自己进行消化。这个可爱的人往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开解,而是另一个可爱的人的信赖。”
“什么嘛,干嘛突然夸人家可爱,哈哈哈哈嗝。”
“你很多时候遇到事,就来找我,这是对我一种极大的信任。每次能解决你的事情,都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还有你崇拜的表情和热情满满的回馈,都是我进行情绪内化的能量。
所以,脑袋瓜子不要想那么多,好好享受现在的状态,OK?”
“女神,你是我女神!”
人与人的关系有很多中,但维持平衡的方法有且只有一个——双方付出。但这种付出不是简单的表像的平等,你给我一颗雪糕,我还你价格一样的奶茶这样。它往往根据每个人情感需求不同,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只要双方甘之如饴,就是一段好的关系。当你觉得一段关系存在疑惑,那就问,去解决,去学习这段关系出现的问题。搞到底是因为一些自身小毛病,还是根本上的自我内心需求的问题。
无论友情爱情,讲明白,说清楚,走不下去,就分开。分开后,你也许会痛苦,也可能会轻松。但为了遇到更好的人,你都得进行反思,我在这段关系中的自我是怎么的一个自我,这是我吗?
如果你展现了真的自我,却也维持不好这段关系,可能不是你的不好,是彼此的情感需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