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提起写作,大部分学生都会挠头,觉得无话可写。我曾教过三年级的习作,觉得自己的教法死板,无新意。学生也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可是看了永正老师的习作教学实录后,真的让我感叹,于老师习作教学的设计之巧妙,正如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的评价:有情有趣,朴实无华,充满魅力,低负高效,大师风范,尽在不露痕迹间。
于老师的每一堂习作课都紧紧围绕训练点展开。让学生写作时有抓手,就像为学生搭建了习作的“脚手架”,让学生有的写,乐在其中,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比如在教学《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这一课时于老师紧紧围绕“有声有色”这条主线,相机指导,巧妙利用象声词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想象。于老师第一重在引导,第二重在交流。引导中蕴含交流,交流中也渗透引导,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有人说,作文教学难教,难在哪里?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不是写作知识,也不是见闻宽窄,而是启迪学生的灵性,让学生在率真表达真性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作文的殿堂,这才是最难的啊!
于老师的习作教学非常注重“实用性”,新课标中的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就要求我们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于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巧妙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练习当解说员,写通讯报告,转述通知,写留言条,写推荐信,表扬稿等等,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写寻物启事写表扬稿》这一课时,于老师创设了丢包这一实际的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应怎么办?最后,学生提出写一个寻物启事。这不仅可以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感到学写寻物启事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需要。平时我在教学这些应用文时,最发愁的就是格式问题,教很多遍,还有学生写错格式。可于老师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再由老师讲寻物启事的格式和内容,由于学生感到这是言语交际的,因而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应用文的训练,学生学习有目的,交际有对象,改变了传统作文训练无对象,为写作而写作的弊端。
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形式丰富多彩,有表演,音乐,录音,哑剧等等,这些设计非常巧妙,并且完全贴合主题,但并不会让我们觉得喧宾夺主,于老师也加入到这些表演中,扮演什么角色都惟妙惟肖,真不愧为大师呀!于老师的匠心独具和对课堂的热爱真是让我敬佩不已!
读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就像读优美的散文,流畅,生动,有趣,掩倦之后,仍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