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星期五晴亲子日记莒县一中初中部2020级8班驰翔爸爸莒县第三实验小学2021.9驰程爸爸1425
“跟你说过多少次”,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只要说过第一次,就再也停不下来。
一句话循环往复听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孩子已经听烦了,父母还浑然不觉。
在一期《少年说》中,有位女孩走上天台大声宣称:“我妈妈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唠叨了!”
女孩很懂事,理解妈妈是为了她好,但还是想对妈妈的“唠叨”提出限制。
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妈妈有点不好意思,满口答应,“如果你表现得好,我就不唠叨。”
结果话音刚落,她就开始了:“妈妈跟你说过,你早上起床要早一点,洗脸、刷牙动作快一点,早饭一定要吃……”
老师同学们都笑了,女孩很无奈,妈妈却刹不住车,还在一个劲地说不停。
之前看到一位妈妈们的留言:“三寸之舌,磨成了两寸,孩子却一句没听进去。”
为什么听不进去?在心理学上,这叫做“妈妈的聋子”(mother-deaf)。
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有一个妈妈与孩子产生冲突的案例。
不管孩子在做什么,妈妈总是在耳边喋喋不休:“跟你说多少次了,跑的时候慢一点。”“不许玩游戏了,你现在应该去睡觉。”“妈妈有没有跟你讲过,饭前必须洗手。”
孩子觉得这些交谈很无聊,并且很快对妈妈的说教产生了免疫,成了一个“妈妈的聋子”(mother-deaf)。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说过孩子“不听我的话”,而他们却继续采用这个方式,其实都是在白费力气。
有时候即使孩子什么都不说,他仍然在反抗,直接对着干和恶作剧就是孩子最常用的方法。
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孩子长大后,会反感所有跟他讲道理的人,变得没有耐心听别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