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确是场比赛,你得遵守比赛规则。
———摘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1951年出版的小说。本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被学校开除后经历三天两夜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霍尔顿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父亲是律师,收入颇丰。哥哥爱他,几乎每个周末都来看他;妹妹喜欢他,彻夜陪他聊天;父母关心他,为了他的学习,急得焦头烂额。
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应该是一副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样子,可霍尔顿毫不遵守生活约定俗成的规则,他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满口脏话,游游荡荡,心不往学习上使。五门功课四门功课不及格,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了,潘西中学是他的第四所学校。
迷茫和困惑始终困扰着霍尔顿。
大家眼中的潘西中学是所好学校,果真如此吗?学校的广告弄虚作假,哪里培养了“出类拔萃、善于思考的年轻人”!
校长卑鄙虚伪,同学装模作样,为什么大家说的和做的总是不一样呢?
大人总教育孩子要有点长大的样子,可为什么自己长大了,大人又视而不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可这样的男女之情太招人烦了!
女友萨莉喜欢的精彩戏剧,怎么废话连篇呢?
舞厅里悦耳悠扬的琴声,是如此虚伪好笑?
霍尔顿看不懂这个世界,他也不想遵守游戏规则,他是大人们眼中的问题孩子。课本他一次也没翻过,他与同学打架,他口是心非,整日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伍顿中学、埃克顿岗中学,父母为他找了一所又一所的学校,他还是被开除了。
父母、老师都在尽力地帮助他,只是他们之间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大人看不见孩子的世界,孩子也看不懂大人的世界。
大人们希望他好好学习,做个不用大人操心的好孩子,可在这样虚伪的环境中,怎能安心地学习呢?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答案,霍尔顿正在经历着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某些阶段。
霍尔顿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继续往前走。被开除后,他不敢回家,他害怕看到父母那失望的眼神,他暂时找了家小旅馆住下了,决定等父母气消了再回家。
在这三天两夜里,他抽烟、酗酒,刻意地武装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他见识了各种虚与委蛇的人生丑态,但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纯真的心。
他从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中,募捐给修女十元;在流浪中,他也不忘给妹妹买最喜欢的唱片。
在旅馆里,电梯工莫里斯是个皮条客,为他叫来一个妓女。但看到妓女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他守住了最后的底线,没有越雷池半步,并按照约定,付给5元。之后,又被莫里斯打得鼻青脸肿,勒索了十元。
孤独寂寞的他与女友萨利谈梦想,希望她和自己远走他乡过田园生活,可萨利觉得不切合实际,两人大吵一架,分道扬镳。
现实与理想之间如此遥远,万分苦闷的霍尔顿看不到明天美好的太阳,仿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唯一牵挂和不舍的是他的妹妹菲比。
菲比聪明活泼、善解人意,在霍尔顿眼里,恍若清澈的泉水般纯洁无瑕。
夜晚,霍尔顿趁父母不在家,偷偷溜回去叫醒了妹妹。不料看着风尘仆仆的他,妹妹一下子看出了破绽。霍尔顿干脆大倒苦水,并说出了自己想当“麦田守望者”的理想。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旁边没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站在那破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不看方向,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听了哥哥的计划,妹妹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拿出所有的零花钱让他当路费。
妹妹的善解人意,如同太阳般驱散满天的乌云。霍尔顿豁然开朗了。出发前,他想再见妹妹一面,谁知菲比却提了个行李箱,准备陪着哥哥去流浪。
霍尔顿怔住了,犹豫了:自己去西部当个又聋又哑的加油工人,吃点苦没关系!可他怎么舍得让妹妹陪着自己吃苦呢?妹妹该有个不一样的人生啊!
在万般劝说无果时,霍尔顿只好改变了计划,带着菲比来到公园里,买票坐旋转木马。
看着妹妹在木马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的开心样子,霍尔顿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守着妹妹成长,当一名真正的“麦田守望者”。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在彷徨中苦苦挣扎,霍尔顿看到了希望的𥌓光。他又回到了校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