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648天。网络中级五期。2019.02.27
背景:中国自古就有“良药苦口”和“逆耳忠言”之词,意思大家都知道。但是平心而论,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听“逆耳忠言”呢?尽管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如书中所言: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父母对孩子。一些内心充满焦虑、全无幽默感的父母,一跟孩子说话就挑孩子的毛病,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爱孩子。[平时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这不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你是隔壁家的,我还懒得管呢?”]最后,逆耳的忠言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其中只有极少数是智力障碍导致的,绝大部是父母和老师不良态度“制造”的。这一点真的不难理解,一个成年人算是“皮粗肉厚”了吧?但如果你的单位领导总给你用“忠言逆耳”的套路,你能够工作得好吗?孩子“细皮嫩肉”的,老在“逆耳忠言”的恶劣环境中生活,成绩不好已在其次,更严重的后果是人格都会变得猥琐和扭曲。[还是SFBT好!关注正向,关注做到的,关注做的还不错的地方,给人以希望、力量和自信。]
……
所谓逆言,不管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说,都可能是恶意的。形式上的恶意已不必多言,一个“逆”字已经把令人不快的效果描述得干净彻底。内容上的恶则较为隐蔽。举个例子,同样内容的话,一个人可能会说的温和委婉,另一个人却说得声色俱厉,后者的话里多出来的情结内容,实际上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积淀下来的,与他此时此刻所说的事件和针对的人物无关。如果他把这样的“积怨”找件小事情以“忠言逆耳”的名义对封建君主发泄,这样的行为就有一个现成的名字,叫作“找死”。[学会运用软化语言很重要。说话的方式也是一种能力。在乎听者的感受,注意语言的措辞。]
逆耳之言之所以不太被人听得进去,除了它可能暗含恶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面对逆言对自己自尊和自信的攻击,任何人都有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倾向,保护的方式就是让这些逆言全不入耳。而温和的语言则不会激活人的保护本能,所以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他人心中,并产生所希望的影响。[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也愿意尊重他人。即使是“刀子嘴豆腐心”,也抹不掉“钉子扎进树身再拔出时留下的伤痕”。]
弗洛伊德说,自从精神分析创立以后,父母打孩子就不再有任何合理的借口。“逆言”,其本质是对他人实施情感上的殴打,这比肉体上的打更恶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遭受“逆言”的情感虐待的人,成年后会自己对自己实施躯体虐待,如自残、酗酒、吸毒等等。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如果总是生活在恶言恶语中,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的和有价值的人,所以他需要通过虐待自己来惩罚自己。从形式上来说,还有一种自虐的方式。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杀人于无形。这就是司空见惯的自虐式工作一一超长时间地工作,超负荷地工作。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你就知道原来自杀也可以如此隐蔽和“光荣”,隐蔽到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程度,“光荣”到千万人为他们的“自杀”叹息和喝彩。
如果一定要给“忠言逆耳”找个反义词,想来想去应该是“重话轻说”比较好。能够把重话轻说,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智慧。一是勤快。一个人的人际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语言制造的。如果一个人总是以逆言处世为人,他的人际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而一个人如果总能重话轻说,那就意味着他时刻在呵护他人,作为回报,他也会得到很多温暖的呵护。
以上摘自曾奇峰《幻想即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