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冥想这个东西的存在,是阅读了一篇关于早起的文章。文章作者说他每天都会在6点前起床,喝一杯开水之后就开始冥想,才开始晨间工作。冥想长时间坚持的习惯,使他一直保有旺盛的精力。
冥想这两个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那不是有点奇怪的感觉嘛。
后来,我又听说乔布斯也学过冥想,传闻冥想帮助他对抗病魔。
最近阅读了《原则》,作者华尔街大神达利欧也提到自己在学冥想。他说,冥想使他能保持开阔的大脑,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
为什么大神都喜欢学冥想?我的好奇更甚。
后来,在《泛若不系舟》中,作者傅真提到在东南亚旅行时到寺庙参加了冥想课的经历。十天与外界隔离,没有交流,没有手机电脑。只有暮鼓晨钟和…从一开始的想逃到最后体会到心灵洗涤的幸福感。
我对冥想的兴趣愈发浓烈。那年,在泰国旅行的我也差点想效仿傅真跑到寺庙去学冥想。
01 冥想的作用
本不该功利地讲冥想的作用,因为冥想本质上就是一种锻炼,和健身运动一样的锻炼。只不过运动锻炼的是身体,而冥想锻炼的是精神。
但由于冥想起源于宗教,讲一讲它的作用也好洗清迷信的嫌疑,消除常人的误解。
冥想在医学上的作用包括了缓解抑郁、提高自我控制力、提高精神集中能力、提高记忆力、缓解焦虑…
冥想的医疗作用最开始被西方的一些医学家所发现。他们引入冥想中的“内观”练习,用以治疗抑郁症患者。
后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更是发现,常年进行冥想的人脑部中,负责自我控制的部分会比普通人更发达。这也印证了冥想确实能对对大脑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我自己学习冥想,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容易走神,希望通过冥想提高自我控制力和精神集中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练习冥想之后,能减缓平时的压力和抑郁情绪。
冥想的本质是让人变得平静和清晰。内心平静,思维清晰,活在当下。
02 十分钟练习
在冥想的起源地——寺庙,僧人们每天会进行8到12小时的冥想。而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这显然不现实。但即便每天十分钟的锻炼,也会有所收获。
这里介绍一个每天十分钟的练习。
第一步,准备。
首先找一个不受人打扰的环境安静地方坐下。挺直自己的腰背,并调整到舒适的坐姿。
不要躺着,最好不要在床上,避免自己睡着。
一般我喜欢选在早晨,因为这是最不会被打扰的时间。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找个明亮的地方坐下,这是对抗困倦的方法。
选在早晨进行冥想练习的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能让接下来的工作保持良好的集中状态。
第二步、进入状态
坐下来之后,先做几个舒缓的深呼吸,接着将注意力放在周围的环境中。
先从最远处的声音开始,在周围的众多声音中寻找你最感兴趣一个,也许是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也许是喇叭鸣响的声音、也许是鸟叫声....,仔细听,想象那个画面,不要有任何主观的判断和评价,只是听,以一种观察的心态。
接着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观察自己身上的感受,脚板与地面接触的感觉、风吹过身体的感觉、皮肤互相接触的感觉....扫描自己的全身,仔细体会身体和心理的感觉....依旧是不带任何评价和想法,就只是观察....
这个阶段可以持续10秒到十分钟,在经过由外而内地“观察”之后,你依旧平静下来,可以开始正式地练习了。
第三步、呼吸练习
这一步地练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闭上眼睛,数自己的呼吸,从1数到10、以此反复5次。
但这个练习也非常的难,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很少有人能不走神地从1数到10,往往数到一半就因为走神忘记自己已经数到哪。即便能坚持数到10也会因为走神而数到11、12...忘了要从1开始。
不过走神不是什么大不了地事情,走神了就把自己地注意力拉回来就行。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你会越来越快意识到自己在走神,这说明你对注意力的掌控能力正在进步...
对于走神,千万不可以太急躁,不可以太自责。
对付走神的诀窍是,你只要观察你脑子冒出来的各种想法,但不要跟着它走。想象你坐在一条马路旁的草坪上,你脑中的想法是这条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继续坐在路边,观察这些“车”,看看它们是从哪来,又往哪去,但千万不要跟着其中的一辆车,持续远去。
第四步,结束
数完呼吸,先别急着起身,缓缓睁开眼睛。让注意力从呼吸回到周围的环境,回到你的房间,观察一下四周,观察每一件物品的状态,感受自己与周围空间的联系...
就像房间需要打扫,我们的大脑也常常需要打扫,十分钟冥想练习就是这个打扫方法,它对意识掌控力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能够整理思绪繁杂的大脑,给自己提供一个更清晰的思维空间。
包括冥想在内的任何一门能力,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如果学习冥想只是为了每天十分钟练习时候的专注,那它对生活的影响其实也无足轻重。
那冥想该如何融入到生活中呢。
03 冥想融入生活
冥想之于生活,不过就是吃饭时吃饭,走路时走路。它讲究的是“活在当下”的感觉。
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肉体和灵魂分离的生活状态。
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不管走路还是吃饭,眼睛都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身体处于一种“待机托管”的状态,宛如一具行尸走肉。
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仔细品味过食物的感觉了?你是否留意过你每天上班上学都要走的那条路?
现在,试着将你的意识招回你的身体。
试着在吃饭的时候,仔细感受咀嚼食物的感觉,观察嘴巴对食物的触感,观察每一种食物的味道。依旧,只是观察,不要主观地评价。
走路的时候也是,感受身体与周围空间的联系,观察周围环境的每一处细节,感觉脚掌与地面的每一次接触…
除了吃和走,不管你是处于哪一种姿势,都可以像这样,抱着一种淡淡的好奇心,仔细地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感受。
我知道,许多人在生活中或是思绪万千,或是紧盯手机中的各种信息。生怕自己和世界脱轨…
但与其在无畏无惧的信息中焦虑徘徊,不如活好当下的每一秒钟。前者只会给我们恐惧和迷茫,而后者给你的则是实实在在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04 冥想与元认知
前一阵子了解到“元认知”,发现它与冥想有些共通之处。
元认知简单地说,就是思考自己思考的过程。
元认知要求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情绪的由来,这点和冥想中的“内观”基本一致。
即,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并通过观察这个思考的逻辑过程,观察其中的逻辑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纠正…
知名投资人李笑来认为,元认知能力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速度。
而通过冥想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冥想中对自己意识的掌控是培养元认知能力很重要的一步,如何不能客观意识到自己的思考,那对思维的修正便无从说起。
或许,就是因为意识到冥想对思维进步的重要性,我们在之前提到的那些大神精英才会如此热衷于冥想的学习。
冥想不是奇怪的宗教活动,相反,它可以融入到生活,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