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份,北京朝阳医院发生了一场暴力伤医事件,而陶勇大夫是这场事件中的受害者。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医术精湛,温文尔雅的好大夫会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对待。
原以为,这件事会给陶勇大夫很大的打击,因为他的左手在这次事件中受伤了,再也无法拿手术刀了。
然而优秀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是优秀的。
大约3个月后,陶大夫从这件事中走了出来,用他的话说,虽然无法做手术了,但一点也不遗憾,因为他拥有了两把新的手术刀,一把是分子的手术刀,另一把是人文和公益的手术刀。
可见,陶大夫的人生境界是有多高。
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我很好奇。
最近,听了樊登老师对谈陶勇大夫的节目,同时也看了他的新书《自造》,发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
陶大夫的妈妈在新华书店上班,从小他就有机会接触很多书,也看了很多书,书看多了,人的眼界和见识就不同了。
他说每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的爸爸就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和姐姐公用一条裤子,没有办法,每次都是轮流出门。
有一次外出砍柴,不小心镰刀砍到了大腿,骨头都露出来了,鲜血直流,那能有什么办法呢?把衣服脱下来把腿包着,一瘸一拐的回去了。
谁还没遇到点事啊,但这事迟早都得过去,你看我现在不是都好好的吧。
用陶勇大夫的话说,他父亲神经比较大条。
但神经大条有神经大条的好处,遇事不慌,淡定从容的应对,这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相比陶勇大夫,我的原生家庭就不那么幸福。
从小妈妈对我们是严格的控制,爸爸话不多,也没有太多的主见,家里都是妈妈一个人说了算,我们稍有不遵从她的要求,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如今,我已经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行走了30数载,而过去的这些影响还深深的伴随在我左右。
前不久,我妈说问我是不是把孩子弄到深圳来读书,说我的回复是:不知道。
然后她就生气了,说问我这个,我都不知道。然后就当着家里其他的人的面骂我了,听说把我什么话都骂出来了。
我就很纳闷了,有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呢,这压根就是我妈编造出来的。
退一步讲,即便我当时是这么回复的,她也不应该这样骂人吧,都这么大的人了,骂这些话,听着不难受吗?而且这又是多大的事儿呢,至于骂成这样吗?
想想这些污言秽语,心里就听别的难受,但是反过来一想,她到底还是我妈啊,亲妈啊,再怎么对我,我也恨不起来。
这事虽然很闹心,可也只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还主动给她发微信视频,本来是想看看她最近身体怎么样。
结果她死活不接视频,电话也不接。
这件事中,被骂的是我,受伤的也是我,可是我并没生气,反而是骂人的人反而还生气了。
怎么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戏?
于是,我只好问问我弟,她到底怎么了?
弟弟说她就是这样的性格,让她冷静几天就好了。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里写到原生家庭的秩序问题,一个家庭的秩序序不能乱,应该是大的照顾小的,而不是小的照顾大的。这个一旦乱了,就会出问题。
可是我们家已经乱了,母亲没有做母亲的样子,这么大了,需要小的来照顾她的情绪。
再说了,家和万事兴,即便家里有矛盾了,她应该是化解矛盾的人,实际上她却制造了矛盾。
如今,虽然我们不住在一起,也不常见面,可是过去的很多事情总是会在在心里徘徊,还是会在萦绕在我眼前,回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那么的清晰。
成年后的我,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就会感到无比烦躁,想发脾气。
我想这些都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礼物吧。
但无论如何,我不会把这份礼物传递给我的孩子,而是希望她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向陶勇大夫一样,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自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