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整本书阅读《青蛙和蟾蜍》推进课

今天在“潭水源”app上观看了一节课,这节课以绘本《青蛙和蟾蜍》为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讲故事”这个主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活动:

一、猜故事。

方式:教师出示绘本,并绘声绘色讲述,边讲边引导学生猜测,在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时,相机引导用动作理解“来来回回”,说出为什么这样猜测的理由。通过点评,进一步强化“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预测的方法。

学法引导:

片段一  边讲故事边提问

片段二  看图猜测

小组讨论:蟾蜍还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想出故事呢?

片段三  教师讲述,提问:为什么往自己头上泼水?

(三个片段的处理方式雷同,都是,教师讲述,提问,学生猜测,回答。)

对比阅读:(片段二  片段三)

1.师生合作表演读

2.思考:这两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你发现了哪些奥秘?

4.总结:动作、语言、时长、结构

二、讲故事

方式:练习复述。运用上一环节学到的复述方法,先选择一个片段进行复述,然后进行全文复述。

1.选择一个动作来讲

2.片段四

教师读,提示:这段话没有时长哦!

提问:青蛙真的觉得好多了,不想听故事了吗?

(引导学生明白,青蛙是为了不想让朋友受伤,是关心朋友。)

教师启发学生: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学生举例子:朋友关心自己而做的傻傻的事。

3.青蛙会讲个什么故事呢?

小结:故事来源于生活

4.青蛙讲的故事和蟾蜍讲故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初步体会复述和故事过程的不同。复述关注关键动作和结果。

5.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三、创编故事

方式:给出梯子,运用本故事的结构和方法,创编故事。

1.给出图片,开头——过程(填空形式)——结尾

2.小组2分钟讨论,创编

3.展示

四、推动继续阅读,用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继续阅读其他的二十个故事,最好能创编一个故事。

总的感受

整节课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小朋友边走边学习,发现问题了就停下来讨论一阵,接着再往前走。和板块式教学相比,整个过程显得更随性,好像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但却又给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启发1.老师是同行者、陪伴者。好像和学生一起游玩一般,老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在共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考,并顺势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梳理猜测的方法、练习表达。

启发2.教师是导游者。在阅读故事,学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不是任由学生在“花园”中随意跑动,而是由老师设计好“旅游”路线,带领学生在花园中穿梭,在关键处停留、品味,游览结束时总结、回顾,然后练习运用本次游览中所学。

启发3.教师是引导者。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体会故事的过程和复述故事的区别,并在课堂上练习复述,做到当堂学练,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突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通过引导思考故事的发展,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有的朋友会为了关爱你而做出傻傻的事,你也要关心他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思考1.整节课中,学生的小组讨论、创编故事,老师给的时间都是1分钟或者2分钟,而学生交流展示时,拿着在纸上写好的内容来读,很明显是课外写好,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表演。感觉好像一个节目排练了好几次,然后拿来表演。表演的成分大,缺乏真实的生成。我知道,很多展示的课都是这样,经过多次打磨才能展示在观众面前。在磨课中,教师对课堂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会更自如。但实践环节,为了呈现的顺利,或者说呈现的精彩,让学生提前写好。这样的行为,该怎么看待?展示时,为了效果,该怎么做最好?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思考2.教师在开课初、课堂中、结束时,都有很完整的口令。

如开课时:

老师:小老师请准备

小老师:上课铃声响

学生:快快进课堂,摆好桌椅和书本,……(爬桌子上做休息状,一秒钟后起来。)

小老师: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

小老师:把书摆好

学生:摆放到位

(具体的要求化为口令,易记易行。)

老师:上课

小老师:起立

学生:站如松

小老师:向同学问好

学生鞠躬:同学你好

小老师:向老师问好

学生鞠躬:老师您好,老师,我们爱你。(胳膊举过头顶,比心)

此时这个口令有作秀的嫌疑,感觉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是表演了一下。

课中口令:

一二——坐直

三二一——请归位

请坐端——我坐端

棒棒棒,你真棒,向你学习好榜样!

(这个口令在教室里多次响起,而且有的地方有言过其实的感觉,有些烂。)

下课口令:

老师:小老师请准备,下课

小老师:起立

学生:站如松

小老师:老师,你辛苦了

学生:老师,请休息

小老师:下课三件事

学生:收文具,摆桌子,捡垃圾,行动

(此处口令,很明确告诉学生,下课后要做的事,对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

合理运用口令教学,对于维持秩序、组织教学、渗透常规,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口令教学更是具有简洁明了的渗透常规的作用。如何运用好口令教学,让口令真正为课堂服务,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思考3.如果把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板块式的主问题设计,既保留原本的内容和特点,又使思路更清晰起来,该如何设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