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到外地打拼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如鱼得水、出人头地。而有的人却格格不入,永远处在边缘呢?
1例子:美国亚裔
我们先来看一个人群,美国亚裔,也就是有亚洲血统的美国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亚裔就已经是美国的模范少数民族。
统计数据显示,亚裔在就业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等指标上跟白银相比,毫不逊色,而且要明显高于其他的少数主义。
亚裔为什么能够成为模范少数民族呢?
是因为压抑天之聪明,主持教育吗?
还是因为亚裔特别能吃苦,努力上进呢?
又或者是因为亚裔家庭观念更重家庭更加和睦?
这些解释都不能让人满意,而且话说过了,还有种族歧视的嫌疑,所以社会学家提出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他们认为答案在于社交网络密度。
2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测量的是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的密集程度。
在数学上被定义为:网络里实际存在的连接数和理论上的最大连接处的比值。
这句话可能有点绕,我来解释一下:假设在一个单位大院里边,每一个人相互都认识。大人们一起工作,小孩子们也一起玩儿,那这个网络的密度就是1
而在一个大城市的商品房社区,我们可能连隔壁的邻居都不认识,那么在这个社区里网络的密度就非常低,最低可以到0,也就是大家彼此都不认识。
在理论上密度的取值在0和1之间。
一般来说,网络的规模越大,节点越多,网络的密度就越低。
3亚裔抱团
但是亚裔,尤其是受到了儒家集体主义文化影响的东亚移民,到了美国之后,都非常抱团。
不管是唐人街还是韩国城,人们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的紧密。
这种高密度的社会网络,是亚裔在异国他乡都能够获得重要的社会支持,享有更亲密的社会关系,拥有更强的社会凝聚力所以,亚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自我认同感也更强,更少受到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困扰。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亚裔取得成就的,这就是网络密度的作用。
4自杀率
我们再来看一个相反的例子,一个有点让人难过的例子,那就是自杀率。
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里,一般都是男性的自杀率高于女性。
唯独在咱们中国,尤其是农村女性的自杀率要远远超过男性,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农村有女孩子远嫁的传统,女孩子嫁到外地以后,很难在异地他乡再度建立起高密度的社会网络。
一旦在家里或者邻里关系中受到了委屈,没有什么人能够保护她、支持她。
再加上在农村农药,随手可得,所以农村的妇女更容易自杀。
5农民哥哥的抱团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群体,农民工,在目前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超过了2.8亿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这些农民工怎样才能在城市里立足融入城市生活呢?
从网络密度的角度看,农民工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通常是带着高密度的初级网络(他们的亲戚和老乡)。
在农村社会信息稀缺,所以初级社会网络就充当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信息,传播媒介像链条一样源源不断地把农村劳动力输送到了城市。
来到城市以后呢,在工作上,他们有的人干起了老乡们都在做的行业,比如废品回收,有的人经人介绍,当上了餐馆的服务员或者住家保姆,在居住上,有的人住进了公司的宿舍,有的人落脚在了老乡聚集的城中村。
研究发现,以亲戚家乡人构成的初级网络,对农民们找工作,在城市里安顿下来,包括获得心理的支持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6农民哥哥的担忧
但是,如果我们一旦把眼光放长追踪农民工的长期发展,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社会学家发现真正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向上流动的不再是初级网络,而是刺激网络,使他们的同事是城市的居民,是形形色色的,基于职业兴趣居住结成的人际关系。
农民工们如果和这些人的联系越紧密越有可能在经济社会心理等各方面融入城市。
这也涉及到我在多重网络的文章里讲到的,从旧网络向新网络的跨越。同样,作为在外漂的我,也要走出那个舒适区。
7美国安全局
看完刚刚这几个例子,我想已经对网络密度的概念有直观的认识了,简单说密度就是点与点之间连接的多少。
不过只看连接数量是一个简单处理的方法,在网络科学里连接的相互性节点间,联系的频率与圈子内和圈子外成员联系的相对频率,都与网络密度的测量有关。
顺便说一句,美国国家安全局识别恐怖网络用的就是网络密度这个工具。
通过分析通讯大数据谁和谁是团伙、团伙里谁是领导、谁是联络员、谁是小兵都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8双刃剑
另外网络密度还可以用来衡量我们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社会学家关注的。
按照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先生的定义,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可支配性资源。
按照社会学家弗拉普的说法社会资本又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
是在你的社会往里边,会乐意或者有义务帮助你的人的数量的多少。
是这些人愿意帮助你的强度。
是这些人拥有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二是行动能力,比如说影响力。
社会资本是除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之外,另一个决定个人成就的重要因素。
社会资本越多越好,但是网络密度不一定越高越好。
因为,不管是维护现有的社会网络,还是发展新的社会网络,都要付出时间和资源的成本。
个人也好,公司也罢,如果处理不好多重网络的均衡关系,那么就都存在,在这网络里过渡嵌入的可能性。
9双刃剑
一面呢,对过去有帮助,但另外一面呢,却阻碍未来进入新的网络。
之前讲到的农民工的初级网络,就是一个例子,农民工们如果习惯性的依赖老乡亲人组成的初级网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亲戚和老乡聚会上就很容易被城市边缘化。
同样的道理,亚裔特别是华裔在美国社会地位的上升最典型的轨迹是这样的。
第一代移民住唐人街,努力供第二代上大学。
第二代成家立业之后,环境中产阶级的社区,努力培养第三代上好学校。
第三代,华裔中就开始出现律师、医生这样的高阶层人士了。
如果华裔继续停留在唐人街的初级网络里,就会离美国梦越来越远。
10过度依赖过度信任
刚刚我们讲的是——过度依赖。
而高密度的社会网络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容易造成过度信任。
结果就是,个人对现实环境产生认知偏差,做出非理性或者过度自信的判断。
不少传销组织就是通过编制高密度相对封闭的网络,对参与者进行洗脑和控制的。
其实不仅是个人,对企业来讲也是一样,过渡嵌入会使企业的社会资源变成社会负担,因此,企业在借助社会网络关系获得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把网络嵌入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这样,你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识别优质资源上,避免对旧的关系过度信任和过度依赖,而掉入关系陷阱。
11社会视角
然后,再把视角扩大来看看社会,整个社会的网络密度是越高越好吗?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容易了。
就像我和你素未谋面,却能通过这个平台产生交流和共鸣,所以互联网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网络密度,但是这种网络密度的提高,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比如说,就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的发展,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网络便秘及以后社会中可能出现更多的集体行动组织。
这种集体行动组织,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可能会出于维护自身的团结和利益的需要,跟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目标出现冲突和对立。
还有一个社会的网络密度的增加,会促进社会一般新人的提升。
12社会视角过度信任
我们都知道,信任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者贺立威研究了17个国家的数据发现,这些国家的社会信任程度跟他的、生产增长率是负相关的关系。
还有学者罗斯研究了41个国家24年的数据,同样发现经济增长和信任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果把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剔除掉社会信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性的水平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的话,那么提高社会信任,就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信任水平本来就已经很高了,进一步提高社会信任,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你看这些发现,和我们的直觉是不是很不一样。
总结:
从获得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我们都要和自己所在的网络保持密切和信任的关系,为网络的团结付出努力。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掉入过度嵌入的陷阱,要及时摆脱对初级网络的依赖出去,拓展新的世界。
感觉总结的不错的话,就给个赞呗!
作者茶壶:chahu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