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书名《陪一颗心长大》
感觉好亲切,给自己的心灵放假,是假期里想最先读完的书
看到两个心理咨询师在无助、受困、生气的时候如何想办法爱孩子
如何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儿时的自己
如何向孩子传递他们的爱、希望和表达完整的自己
如何全然地接纳、理解、喜欢孩子,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我是被爱、被珍惜的”
如何通过暗示给孩子选择,一起创造双赢的多种可能性
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
教我们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如何“不放弃继续爱孩子”
里面有一些心理学养育小技巧
教我们如何温柔而坚定地陪着孩子成为他自己
里面教导的亲子关系方法
同样适用于其他人际关系相处
所有的方法背后都隐藏着“全然地爱你、接纳你”
看完此书 想起我与儿子这四年的小学陪伴之路
儿子刚上小学时我很焦虑
想像其他家长一样报辅导班、培训班
因儿子的不愿意、老公的不支持而没有得逞
上各种家庭教育课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儿子的教育方法
反被老公的话语“你到底要把儿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戳中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有一些模糊的希望
——希望他善良正直有爱心、内心强大、坚韧、自主独立、爱学习爱思考。。。。。。
——希望他做自己,追求他的梦想,志存高远。。。。。。
找不到教育孩子的答案 把重心转向自我学习和探索
一点点地看见自己 一点点地长醒
由害怕担忧焦虑到与之为友
由自责到喜欢自己的各种状态觉得都挺好
放下过去 活在当下 向往未来
想去改变、尝试、创造生命的多种可能
我的内在变化与自己的和解了 发现周围的关系也变得更和谐
这四年与其说是我在养育孩子 不如说是我被孩子滋养着
真切体会到童童童教育陈校长那句话“你好了,周围的一切就都好了”
看完这本书 更加地坚定正走在一条正确的教育道路上
只需坚持行动 外显会水到渠成 全然地相信就好
与孩子一起去找到各自的梦想 一起去追求梦想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 都要想办法温柔地爱自己、爱孩子
自己的改变、能达到的高度就是最好的以身作责教育和给孩子的起点
而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孩子说了算
我们能做的是陪伴孩子成为他自己去创造他的多种可能性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话语
“生命,一定有遗落;成长,不免有伤口;关系,总是有起落”
“父母不是要操控孩子,而是用心地想把传递的语言如何让孩子舒服又完整地接收,站在懂对方的需要,了解对方处境的基础上,给出一个能轻轻巧巧滑进去的语词信号,让彼此之间的爱,得以更流动”。
“生命里,我们会因为爱而受困;但生命里,我们也常在受困里,才得见珍贵而独特的爱”。
身为照顾者的你,用一些心理学暗示的话语来传递信息,内在会瞬间离开“不舒服、好生气”的情绪维度,而瞬间进入到“来想办法”的思考状态。——进入想办法的状态,是由被动消极到主动积极的模式转变,适合所有关系的相处。
当你的内在空间越大,你能接纳、容纳、承载的情景才会更多,而内在空间的扩大,离不开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