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期,主讲导师:蔡承志
爱+亲和力=人格魅力
人生两大事:
1:教育:为孩子负责任
2:经营人生:为自己负责任
疗愈过去,建设未来,通过传统文化书籍,和作者交朋友(内在感受),父母有知有觉,孩子不知不觉
八大教育:境教、离场教育、在场教育、身教、言教、三观教育、志向教育、爱的教育
境教是教育的前端,身教是教育的中端,言教是教育的末端。
升级版本:现代心理学+中华家文化智慧+脑科学原理
0-7岁:成人教育,完整人格,爱+规则,1万遍“我爱你”
8-15岁:成才教育,知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15岁以上:成事教育,注意力+毅力
金句: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优点往往和家风有关系,需要三代以上的传承
缺点往往和家教有关,一代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到
---------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手机、游戏?
1:模仿,进入圈子的需要,解决方案:家长少玩手机
2:无聊,缺少陪伴
3:找到成就感+价值感:虚拟世界 vs. 真实世界(缺少赞美)
4:掌控感/支配权,现实世界(包办、代替)。
金句:不是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而是增加孩子不玩手机的时间。
做好玩俏皮的父母,规划家庭活动,亲子游戏(喜悦,开心的)。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血型了解:
A型血:先天气质,感受型
B型血:动作慢,逻辑思维型
O型血:外视型,情绪波动快,活泼好动。
---------
建议1:不要关注短期的结果,而忽视长期的后果。
一次教育断掉终生惩罚(小孟子的故事)
三双眼睛看到三个果:
肉眼:当下结果
心眼:未来后果
慧眼:之前的因果,设前因,生后果。
在有限的资源范畴内做最好的选择。
建议2:不要只关注出现的问题,忽视背后的成因。
金句:成年人没有新鲜事。
-------------
觉察力四层次:
1:看见看得见的世界
2:看见自己内心的世界:读懂自己,疗愈自己
3:看见我们所忽视的真实世界:格物致知
4:看见看不见的世界:无形左右有形的世界
建议3: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行为改变,忽视孩子的内心需要!
先看到内心需要,再看问题。
事 + 情,前后关系,先关注心情,再关注事情。看见即疗愈(感受)。
道 + 路
Step1:爸爸感受到弟弟的情绪很难受,对吗?共情,感受,不从观点层面谈
Step2:拥抱孩子(爸爸温暖和爱)
Step3:可以让哥哥说不(规则),完整人格
Step4:爸爸感受到你很喜欢弟弟的玩具,如果我喜欢的话,我也会很争取(共情)
Step5:规则,如果真的很喜欢,可以:
Option1:等待
Option2:选择玩别的玩具(延迟满足感)
打开孩子的心门的钥匙(感受层面切入)
控制:缺乏安全感,完整健全的人格(张丽红 老师)
妈妈对孩子说:你不属于我,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你属于蓝天。
绘画分析:严虎博士 《画知道答案》
金句:帮助最小化,成长最大化!
原生家庭:
夫妻关系最重要,对比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
男人在右,将来力量
女人在中间,承接
风水在女人的嘴巴上,女人似水,代表财运,要爱笑、爱学习、情绪稳定。
--------------------
心理游戏:人生两大天花板(全人格投入)
(一):安全感:温暖友爱,内在拥有,外在成为
恐惧、害怕、胆小、内向、不自信、爱哭
早恋(内在匮乏,外在索取)- 青春期
找大叔,出轨(索取控制) - 结婚(第三者)
印痕、创伤:因果关系
情绪垃圾桶(负面情绪):叛逆/对抗、校园霸凌、自残(内在焦虑情绪、压力)
安全感高低因素:
1:重要他人,情绪不稳定 <-> 重要他人,必须情绪稳定
2:过渡重要他人,经常被更换 <-> 保持保姆/佣人稳定
3:经常搬家
4:夫妻关系不和谐(孩子吸收性心理)
5:暴力对待孩子 <-> 科学育儿方式,正确引导孩子
6:经常拿来被比较(安全感+价值感) <-> 不比较
7:在视线范围内让孩子充分体验
8:多抚摸,多拥抱,多增加肢体动作的接触
(二):价值感
1:自我价值:自己相信自己/自信
夫妻关系:内在拥有,外在成为,内在匮乏,外在索取
2:他我价值:别人给的肯定和赞赏
- 言教:说话是一种能力/艺术,不说话是一种智慧
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嘴巴里,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说话不中听。
和孩子的爱是为了更好的分离。
贴正面标签,越来越+正面催眠
10-12岁:梦想敏感期,激发孩子梦想
孕育完整人格:爱+
格局力、感受力、价值力、敬畏力
----------
初级赞美4步骤:
Step1:带出具体事实:孩子你刚才给爸爸倒了一杯水
Step2:带出感受:爸爸感觉很开心
Step3:带出欣赏和赞美:你真是一个贴心、懂事的孩子
Step4:不加任何下一次以及期待之类的话
原则1:夸孩子不夸结果,要夸过程
原则2:夸孩子不夸聪明,要夸努力
-------
建议4:真正的高手不是解决问题很厉害,真正的高手而是连问题出现的机会都没有。
家长三个教育思维境界
(一):处理出现的问题
不要只关注短期的结果,忽视长期的后果
不要只关注出现的问题,忽视背后的成因
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行为改变,忽视孩子的内心需要
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科成绩,忽视孩子的人格成长
(二):培养优秀的品质:问题有正反两面,正向资源/优点
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成为
注意力的方向产生成果,有焦点就有盲点
关注好的部分,忽视不好的部分
建议3:方向一变,问题不见,我要怎么培养他而不是怎么处理他。
放大光明,减少黑暗!
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情绪是关系的死敌!一夸二笑三拥抱
孩子往往都是忠诚于父母的(父母不开心,孩子不敢开心)
人是怎么被教育的?
我们了解的真相不代表真的真相,只代表我们被教育的结果。
教育很好玩,教育也很可怕。
教育就是设前因,生后果
熟悉感建立熟悉模式。
公式1:熟悉感 + 好感 = 遇见,可以建立好运
公式2:熟悉感 + 反感 = 拒绝
教育是输入输出的过程。
人在道场里面被教育得毫无抵抗力。
家庭土壤:
决定你的家族会出现什么样的人。
1: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
2:最好的房子不是学区房,而是家里的书房
3:你的气质里藏着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爱过的人 --张爱玲
境教引领生命能量
宜疏不宜堵,生命能量出口,建立兴趣爱好(运动,画画等)
第一层次:有进口没出口
第二层次:有进口也有出口
第三层次:不仅有进口还有出口,而且巧妙设计出口
看见即教育,神经元,美好事物自带能量,干净自带能量,简单自带祥和
梁晓声: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曾国藩八大出口:书、蔬、鱼、猪、考、宝(和睦邻里)、早、扫
蔡元培五大出口:德智体美劳
--------
心理能量:
小孩心由相生,外在环境的影响
大人相由心生,心理装的什么,外在追求什么
0-12岁:吸收性心理
0-7岁:生命能量,心由相生,设计环境,孕育完整人格
8-15岁:生命能量和心理能量同时进入,相由心生
15岁以后:心理能量>生命能量,受环境影响变少,走进内心
心理地图
自带免疫系统(拥有排他性)
自带过滤器
把你的想法变成他内心的决定!
---
打开青春期孩子心门的三把钥匙和一个秘诀
(1):理解
1:换位思考
2:感受青春期孩子的不容易
3:不要执着于自己想要的结果
4:想想孩子目前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吗?
5:允许走弯路,因为弯路中也有风景
6:凡事有因果,抱怨结果不如种下善因
(2):尊重
1:倾听孩子讲话,让他充分表达
2:让孩子拥有做决定的权利
3:初中开始逐步与他共建手机使用方法
4:不偷看孩子日记等隐私
5:公众场合要给孩子留面子
6: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不说粗话
(3):鼓励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心和他在一起
2:当孩子面对老师批评时,多站在孩子的一边
3:不要拿孩子和他人比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4:发现他天赋并大加赞赏,让他找到价值感
5:通过人物传记等书籍引导孩子
原则:孩子的价值感不能建立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
一个秘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重塑心里地图,认知决定选择。
滋养孩子,找出兴趣爱好(带到户外,见更多人,更多景)
好的生活不代表有好的人生;
好的人生不代表有好的生命。(爱的传递、信心的传递、价值的传递),做好关系的经营
-----
如何解除内在的焦虑?
1:两个我:
-- 理想我:80分,减低到70分
--现实我:60分,提升到70分
-- 焦虑:20分
幸福从接纳开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外一致,表里如一
2:学习成长5步骤
Step1:全力以赴的学习
Step2:复习
Step3:分享,越分享越成长(内化)
Step4:建圈子,改变->被爱,感受到被爱,才能改变,感受到看见,才能看见,如果爱不能增加,事情就不会改变的
Step5:学习更高能量的课程
(三):拉升人生高度(发现力、格局力)
发现力: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体力和能力,而在于心灵和思想的高度。
什么叫高度?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竞争起跑线,而是竞争高度
被动认知 vs. 主动认知
1:什么叫被动认知?
填鸭式的认知,不管你要不要听,想不想听,在听不在听,我都想让你听。
好奇心->兴趣爱好->注意力的方向产生成果
2:什么叫主动认知?
主动想知道产生好奇。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1:领导力
2:生存智慧
3:学习力
- 学习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阅读理解 20%
- 学习毅力:抗挫折 20%
- 学习动力:怎么做到?60%,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注意六大关系:每个人都是关系的产物(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伴侣,自己与孩子)
- 家庭:气氛
- 老师:多夸老师,尊重喜欢并靠近老师
- 自己:心理素质不过关,心理营养(心理健康-内在),生理健康(外在)
- 学科:梦想,激发
- 国学
- 社会:社会价值感
0-18岁:
- 无条件接纳
- 生命的至重,No.#1 in love
- 安全感
- 肯定、欣赏、赞美认同
- 学习认知模式
- 选择的自由
-----
4:自我管理能力
5:社交与演讲
6:财商
7:国际视野
---
浅层认知 vs. 深层认知
浅层认知叫做短期记忆,听过不等于听到,看过不等于看到,记了也记不住
培养什么品质?
1:主动认知
2:产生深层认知
3:发展了内在的求知欲、专注力和观察力
4:植入了爱学习的种子
先感觉后知觉,
很多次感觉会上升至不同知觉;
逐步形成认知、感受、价值观
再形成思维模式;
教育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感觉->感知->认知->知识->思想/格局
丰富的体验决定思维的高度:见识丰富体验,见识结合了 六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平衡感,懒人模式不用专门设计,带孩子去哪很重要,室外境教很重要。
以人为师,以万物为师,以道为师,觉擦力->开智慧
感知力会转化为发现力 --> 提升觉擦力
感知力和发现力会发展成为一个人的思想创造力,包括自我反省的能力、产生见解,拥有很好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此类人拥有高度的理解力,在学习上后劲很足,能一生都拥有自我进步的能力。
感觉和感知力的开发……
有知有觉、独立思想、
有创造力、有觉擦力、
一点即通的人,
这样的人拥有一生的高度,
不要竞争起跑线而是竞争高度,
做孩子的人生导师。
-------
勤奋模式(人为刻意设计) vs.
懒人模式(保护孩子天然的发现力),凹凸原理:懒一点,柔一点,弱一点
孩子天生就有感觉感知力,懒人模式:
外出孩子走在前面,大人走后面,培养领袖
当大人带孩子的时候,废掉所有功夫,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全部还给孩子,管住手脚嘴。
孩子不做家务的原因:
1:家长包办
2:批评太多
3:教育理念:做教务作为惩罚
----
1:发现力
感觉->感知->认知->知识->思想/格局-》发现力->觉擦力->智慧
2:格局力
家=世界
拓宽视野,拉高自己的格局
父母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你的问题不会经由老师的解答而减少,你的问题需要经由自己的学习而减少。
三大教育:家庭 65%,学校 25%,社会 10%
莫言:
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
天下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
所有成功的父母都是学习提高的结果!
每个人都会在有限的范畴内做自己最好的选择。提升有限性,多读书,多走路
-------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世界观
8-15岁:成长=知识+见识
如何增长见识?
见怪不怪,少见多怪 -- 责怪,奇怪
看见即教育。设计家族好运,设计孩子有高度的一生。
孩子学习三大障碍:
过早,过多,过快。 减轻学习压力,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四不等:
- 孝顺不能等
- 夫妻恩爱不能等
- 教育孩子不能等
- 自我成长不能等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 习近平
央视《开学第一课》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学习、成长,
等孩子长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
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
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
财富的秘诀是思想
思想出问题,身体出问题;
一个人贫穷也跟思想有关;
教育出问题、关系出问题、孩子出问题都跟思想有关。
读书-> 思想->财富
夫妻关系:
1:经济问题:贫贱夫妻百事哀
2:孩子教育
3:性关系
女人三大魅力:
1:人格独立
女人三个箱子:化妆箱、钱箱、书箱
夫妻经营之道:投其所好
- 男人渴望价值感/存在感,女人渴望安全感
- 男人渴望空间感,女人渴望亲密感
- 男人渴望被崇拜,女人渴望被宠爱
- 男人是视觉动物,女人是情感动物
- 追求男女平衡,而不是平等
2:心灵的灵动
感受他人的感受,体会别人的体会,女人是水做的。
3:健康身体,爱好自己,爱满了才能溢出来给别人
承上启下
承上:传承家文化
终结原生家庭厄运
启下:弘扬家文化
开创子孙后代好运
声明:以上为内部培训笔记,版权为爱自然生命力体系所有,不作为其它任何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