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拆书帮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大概两个月前有拾起它,然而没有读完。昨天仔细研究了拆书帮的公众号,希望下次去参加线下活动,索性先把他们的书读一读。
书的整体结构,1.提出现象---各种读书困难症。2.给予信念---用上作者的拆书方法保准有效。3.结合实际进一步给予信念--不管你是哪个阶段学习者,通过训练都能习得便签读书法,成为拆书家,并提出学习理论。4.实践过程与锻炼能力,从不同维度介绍如何拆书,自己怎么拆书?拆书帮团体活动里怎么拆书?要做哪些准备?不同类型的书怎么拆(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等等),通过拆书,最终个人和组织都锻炼了哪些能力?这也是升华到一本书的最后,启发意义。所以,明白了整体结构,当读第二遍的时候,哪些略过哪些精度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章很快翻过,我的收获就是要自己买书,利用书的边角做笔记。这一点其实在《杠杆阅读术》中已有启发,其实我是一个崇尚书非借不能读的人,而且很不明白一位身边读书达人为何总是要自己买书,每个月都要花大把银子,藏书好几百本。我每次还特别脸皮厚的去借书,她甚至每次都慷慨的把没拆封的书借我,真是段位不同啊。拆书帮的核心三要素,阅读图书片段R(Reading),拆书家引导促进I(Interpretation), 学习者拆为己用A(Appropriation ) 。阅读片段是载体,拆书家是灵魂,学习者拆为己用是目的,这三点构成了整个拆书活动。作者举了些范例,比较感兴趣的是从杜拉拉的一个案例里总结出的给领导汇报四原则,事实(有细节),观点,建议(明确具体,至少两个),预测(好坏两方面)。这个需要反复实践琢磨。其实读完整本更会发现,这本书中有独创性的理论不是很多,但运用的大量案例,摘录的一些大师的观点却值得思考。
便签读书法是作者提出的另一个理论,简言之就是用三张纸来辅助引导读书与思考,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后怎么用。个人觉得写在纸上是一个形式,帮助自己强化思考,如果你实在不想写,这个思考三步骤是可以借鉴的。也许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已经有运用,可能不那么清晰,那写下来是一个强化和强迫自己缕清思路的过程。
这本书的后半段非常详细具体的展现了作为拆书家如何引导大家现场拆书,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反馈。有些观点我比较认同,读书的主体是人,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读完,读书的目的也不是全部记下来,而是运用,转化为实际能力。这一点其实很难,常常困惑于有些书当时读了觉得都有道理,但到了实际生活中并不怎么会运用。这个部分有两点认知,一是如何有效的攫取书中的观点,这个就对读书者的段位要求比较高,至少应该是高级读书者。另一方面,如何结合自己的过去经验,运用这些观点指导未来生活。至少,在脑海中要有过反复深入思考,当下次面临实际问题时才会想起这些理论。
作为一名拆书家,一些小的技巧不可少,比如,通过首先制造冲突,让学习者明确读这本书的目的。拆书家不需要特别谦虚,因为这会降低读者的安全感,当然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是作者的思想,拆书家的领悟和表达能力。善于提问,引导,成功的拆书活动拆书家并没有占大篇幅来介绍和阐述,而是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习者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阐述问题。
所以这本书对成为一个高段位学习者也就是拆书家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虽然读书仍然甚少,但在今后的读书会活动中我将大胆尝试。事实上,每一次拆书和做分享的过程对分享嘉宾的锻炼和收获都是最大的,提高自己帮助他人,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