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新续
春天,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正是读书天
读书
首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其次我们应该怎么读书?最后我们要读什么样的书?
古人云: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为了成器,为了知道。
哪要成什么器?知哪些道?
成器:
就是成为有用的人,成器是父母师长的最大安慰。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
知道:
老子中曾言:道可道,非常道。指晓得道,谓对大道与万物有所了解、认识,并且能说出来。也就是∶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怎么读书?
古人又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以上种种是古人学习之道,我们细加理解,便知读书须讲方法和专一。
既然我们要读书,我们要讲一点方法:
乐易先生云:现在很多的人都读书,但很多人会说读过就忘了,记不住,觉得不入脑。因此我们可以来一起探讨读书的方法,尽量使我们花的时间少,收获的多。
读书方法我们分成三个部分
先讲讲读书的历程,一个人从没读书、到读书、到读了有所收获、到成为集大成者,这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有三步。
第一步,博览群书。
当然博览群书不是随便乱读,要有人指导。这就要有老师。
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框架;先读什么书,后读什么书。所以说我们整个读书是有次序的。
第一阶段我们要融会贯通。
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成为你的东西,那你等于白读,因为你顶多是个传声筒。真正的读书要融会贯通,要把书本内化,变成你的东西,把所有读的东西串成一条线,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知识体系。这个是比较难的,当然不要着急,到了一定时候你会突然融会贯通,然后就会发现一通百通。
第二个阶段还不是最高阶段,读书的最高阶段,也就是第三种境界,是胸中不留一字,把这些串起来的文字隐于无形。如果有条线在那儿,你还是发现有碍的、有滞的,因为你老是被这根绳子牵着走,这样你就不自在了,就被它束缚了。真正彻底要做到读万卷书,心中不留一字。到了这个阶段,你说的东西都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要达到这种境界,你需要领悟。这是我们讲的读书历程。
第二步,我们来讲讲如何分门别类地读书。这个世界上书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去读,因此读书要讲究策略。策略是这样,你要把书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一个文明最核心的经典,比如四书。这种书你要反复读,你要把它消化,把它内化掉,变成自己的东西。花再大的工夫也值得。
还有一类书,你稍微读一下,了解下大概,就可以了。比如说你想要了解一下西方美学都在研究什么,那你就去找一本美学概论,知道它大概内容,然后基本概念有了之后,再去买一本美学史,拿来看看,了解自古以来研究美学都有哪些观点、哪些人物。这样就够了。
还有一类书只需要翻翻而已,咂下味道就可以了。比如你已经读了十本美学的书了,然后又买了一本美学的书,那你就看看目录,知道大概讲的什么就行了,如果发现跟前面读的书内容差不多,就不要读了。当然这跟你的洞察力、跟你的境界有关系。这就是三类书分门别类的读书策略。
我们读书活动只读第一类书,把东方和西方最核心的东西读一读。东方主要是圣学,西方主要是科学,主要是把这些经典认认真真读一遍。
第三步,具体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要强调的是专注。
你如果实在专注不了,你就不要读书,起码在不专注的这段时间不要去读书。你真要读的话你就专注。
有些人为什么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就是专注。你只要专注,读一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你如果不专注,读十遍你也记不住。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学会专注。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专注一境。这个很重要,建议你们养成这个习惯。
第二要劳逸结合。读的时候要专注,但是读的时间不要太久,太久的话人会觉得疲劳,读书效率也会下降。如果读书久了的话,你要出去散散步,去看看大自然,劳逸结合。这个劳逸结合一定要互补性的,同样的事情不要去做,这个跟大脑运行机制有关。要真正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第三个有一首诗是陆九渊的《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咏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读书切忌慌慌忙忙,完成任务式的读书没有意义。要慢慢地去咀嚼,慢慢地去玩味,尤其中国古典的东西,因为古人用的古文跟现代的意思表达不一样。你以为你明白了,结果你并不知道。所以要去慢慢的玩味玩味。
“涵咏工夫兴味长”,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句,“未晓不妨权放过”,读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先放过。如果有一篇、一章没读懂,不要紧,继续读下去。没关系的,说不定读到后面再来一读就读懂了。
最后,“切身须要急思量”,如果你读的东西正好是你生活中有感悟的东西,跟你生活中有紧密联系的东西,你要好好想一想,“急思量”,这样你收获就更大。这个就是陆九渊的读书心法。这首诗讲读书原理已经说得很到位了。
读书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过的三个阶段。
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劳的精神,甚至需要一种为学业献身的精神。
古往今来,真正能够达到这三个境界的人,却又少之又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成大事业、大学问,何其不易,马上得天下,书中安邦国。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
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同学们请认真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