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对人的标签化,
就需要深入、全面、敏锐的了解和细读,
但是人们往往没有这个耐心,
有人甚至没有这个能力。
你怎么能过分奢望?
有些基本的善意和包容,
就已经很难得了。
----【书朋捡话】
提高认知需要每天坚持阅读,慢慢积累,多思考。
积硅步,至千里,要相信坚持和积累的力量。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004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刘书朋。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
《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作者:金观涛
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先瞅瞅本书的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我们对于何为真实的判断暧昧晦暗。现代社会庞大的信息数据网络,除了如同迷魂阵令人难辨真假,也如同牢笼将我们封锁其中。回顾来路,20世纪的变革既漫长又短暂,一方面,科学的迅速发展建立起现代人膨胀的自信,另一方面,科学和人文的相互隔绝,使人意识到用科学来寻找主体及意义世界仿佛缘木求鱼。于是,当元宇宙作为热词常挂在头版头条,当人工智能快速崛起并被应用于商业领域,在娱乐的热潮过后,我们猛然堕入由无知和茫然带来的无限焦虑甚至恐惧之中。当我们认为科学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命运,却不明真假,难分好坏。现代性的危机横亘于前,仿佛来历不明的飓风横扫一切。
真实性哲学的探索来自对现实问题的反思。真实性的丧失难以避免,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坍塌。在前著《消失的真实》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源,而这本书将延续这一提问,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认为,要找到这一方法,最根本的是要破除科学与人文割裂导致的现代人对科学发展的迷信与幻想,建立一种科学认识论的新框架。首先,要讲清楚“什么是现代科学”,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面临什么问题。其次,立足于此,从哲学的视角审视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对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进展的反思。最后,通过借鉴“科学真实”,直面“社会真实”与“个人真实”,寻找一种将科学、人文社会和艺术统一起来的理论。不同文明的超越视野,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重建,以及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都将在这种崭新的哲学中获得理解。
接下来看看书评:
①
书后附有一小本金观涛与刘擎对谈录。一开始并不以为然,后来才发现很真挚且很有参考意义。一面是2022年的对话,另一面上1988年的对话,你得把前后与上下都倒过来才能读反面。而且内容涉及读书如何自立,爱情如何在精神独立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起来的想法,这与物质独立起点过高形成冲突,导致很多人不相信爱情,太可怜了。记得前段时间偶然在微博看到一个投票,大致是问当一个人有困难时,是否两个人一起更能克服各自以及一同的困难,还是一个人克服容易些,还是带点反讽性的“有必要结婚吗”,以及另一个选项。我当然选两个人一起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从小就是这么想的,从来没有改变过。在精神独立的过程中,我只是更加确定了这一点的重大意义。但结果最少选项是这个,最多选项是觉得没必要结婚,现在理解为什么有人连宫崎骏《起风了》都看不懂了
②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才能读懂的书,加强我们对现实问题的反思。看似深邃和逻辑转弯较多,其实是追根溯源找到人生的意义。非常精彩,字字珠玑,墙裂推荐!
③
不明觉厉…… 看这本书了解到了,人工智能不会拥有意识,而且再怎么发展也不会有 元宇宙,或者说虚拟世界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虚拟,未来我们的经验(或者说现在已经是了)分为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和在虚拟世界中的经验,虚拟世界中的经验同样真实,嗯……要怎么能在这个过程中赚到钱呢,这是个好问题
④
知识的扩张:从言模态式的将一切拉入景观之内,而符号是约定的意味着,不是符号经验真实,而是符号规则真实,那么从这个符号规则得到的“真”定义是怎么样的呢?
⑤
阅读本书的过程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北面”。开始几乎丧失继续的勇气,然后渐入佳境,最后发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惊叹。真实性哲学包括科学真实、社会真实和个体真实三大领域,它们被形容为三座横跨经验世界和符号世界的拱桥,第一座桥最为艰涩,有大量的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对物理世界的思考解答了现代人的很多困惑,比如人工智能、虚拟世界和元宇宙等等。第一座桥的解锁打开了第二三座桥,我们开始进行关于主体的探索,人类的起源、成熟和未来发展。看完后不禁感慨,一切科学的尽头都是哲学啊!
以上是朋朋精选的书评,
仅供参考。
看过了简介和书评,感觉怎么样
对这本书感兴趣不?
有时间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号】978-7-5217-5671-5
【中图法分类号】N02
【主题词】科学哲学-研究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