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是我的学生,第一次见R ,清秀的她扎着俩小辫子,瘦瘦的,长得小巧可爱,单眼皮,眼神清澈得像湖水,在一群小学生的中间显得分外惹人怜爱。
每天梳着漂亮精致的花式小辫子,直到有一天,她的凌乱慵懒的发丝代替了之前的精致,我好奇地问:"R, 你的小辫子怎么不见啦?"她勉为其难地告诉我:"是姥姥帮我梳的。"那时候,我并没有在意,因为我觉得妈妈不在家,姥姥帮忙带孩子也是常有的事。我慢慢地发现,每次妈妈梳头发,R 就开朗活泼,爱笑的眼睛眨呀眨,每次姥姥梳的,她就整个人闷在那里,默默地掉眼泪。可是仍是个孩子的她,只能用每天扎的小辫子感觉悲伤侵入和不详预感。那发辫好似是R感知情绪的导体,不免为她感觉到一丝忧伤。
更令我担心的是,她中午的时候不跟我打招呼就跑出去,跑去学校或者跑去同学家,搞得我满大街地找她,生怕她被坏人拐跑了。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她行为异常,我甚至开始怀疑她有心理问题。后面我通过她身边的小孩子了解到,她有过闹自杀事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无论与否,这更加坚定我对她的判断。
总是有一个小女孩Y 围着她转,两个人感情好得像一对孪生姐妹。Y 同学没有主见,总是担心R不跟她玩,一心想融入R的世界,却经常被R小高冷的性格惹哭。小女孩之间,闹闹别扭耍耍脾气最正常不过了。可是,有一天,Y 的母亲过来,带着控诉的口吻跟我说,不要让她孩子跟R 玩了,Y 本是开朗快乐的孩子,R老是威胁她,害得现在孩子都快有心理问题了。我一问 才知道之前Y 一直跟R玩是受她的威胁。Y 啼哭着说,R 威胁她,如果她不跟R 玩,R 就要去跳楼。这样威胁的话是谁也不会相信出自一个一年级小女孩之口。
后来,Y听妈妈的话真的没有跟R玩了。R 很是难过,跑回来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哭。我安慰她并询问她怎么了,她闷闷不乐,不肯回答,后面才支支吾吾地吐露心声说Y 不理她了,所有人都不跟她玩了。我跟她说,"老师可以帮你,让Y 跟你和好,让大家陪你玩,但是你要答应我,不能再威胁Y 了,小朋友会被你吓坏的。"那双闪着泪花的眼睛,用无辜的眼神望着我,久久才回应一句 "好。"紧接着,小妞R 低声地倾诉道,"我不开心,我妈妈离家出走了,不要她了,因为妈妈肚子里的弟弟没有了,爸爸没有照顾好我们,妈妈要跟爸爸闹离婚了……妈妈问我跟爸爸还是妈妈……我喜欢妈妈,但是妈妈没什么钱,爸爸有钱,但是对妈妈不好……老师,你说妈妈会回来吗?"难以置信,如此敏感脆弱幼小的心灵,却要承受生命本不该承受的悲伤,也难怪性格偏内向抑郁。
她父母,也无法通过R 的片语窥探真实情况,也许含有太多指责的成分,对她的心灵庇护也少得可怜,表面上对女儿疼爱有加,却不曾关注悲伤内心,多多少少孩子的心灵会有些不健康。心理生病,需要更多的呵护和体谅啊。
我轻声回答她,"妈妈会回来的,妈妈只是想去散散步,你只要听话妈妈就会回来的。现在开始,你不能哭鼻子了,去哪里要跟老师报告,知道了吗?"R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
我理解她忧伤的内心,我转身跟Y 说,"你就如往常一样跟R玩,她已经答应过老师不会再威胁你了,至于你妈妈,老师会跟她解释的。"然后在我的指引下,她们的小手又拉起来了,重回孩子们的圈里,一起快快乐乐地和熊孩子们玩耍,看着R终于露出笑颜,我觉得特别欣慰。
最后,R 变得越来越开朗,还会给我讲笑话和猜谜语,珍惜心爱的红花本,用心地数老师奖的红花,经常跟我祈求要抱抱小熊和小兔布娃娃,认认真真地誊写写字本上的作业,小小的字体写得非常端正漂亮,会为得到A++高兴得不得了,还会央求我给她半个小时的时间画画……她始终还是个孩子,和其他小孩一样盼望从父母、同伴那儿更多的爱和耐心,做回孩子的她,还是很快乐的!
而Y,也如她的昵称皮皮一样,变回了调皮聪明的自己,她妈妈也没有再插手她们之间的友谊。卸下之前的小心翼翼,开始爱做鬼脸了,小小的脸蛋上的表情包丰富得不得了。她哭,不再是因为R欺负她,而是考试考得不好怕妈妈的骂。
故事的结局是R和Y 都变回了开朗活泼快乐的自己,想小孩子想的事情,做小朋友爱玩的事情,不再忧郁,远离大人才有的烦恼。这就是我协助改变的,曾拯救的内心,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