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5 周二 雨 16-7度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10时23分迎来了惊蜇节气,大雨倾盆,窗外传来躲雨的鸟儿发出的叽叽喳喳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 · 习俗
惊蛰始 春耕忙
俗话说:“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过,茶脱壳”,此时的茶树也开始萌动。在福建武夷山地区流传着独特的“喊茶”习俗,一声“茶发芽”唤醒着刚长出的新芽,传递着茶农的喜悦与期盼,自然万物以崭新的姿态,共同开启春天的旅程。
祭雷神 蒙鼓皮
《周礼》有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人们认为,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故有雷声,因此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意。
吃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可在惊蛰这天吃梨,意味着与害虫和疾病分离,远离疾病,蕴藏着相当美好的寓意。从养生角度来说,此时乍寒乍暖,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吃梨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增强体质。
打小人 驱霉运
惊蛰时节,各种爬虫走蚁应雷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等,熏家中四角,以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唤醒沉睡的万物,也唤醒一部分自我:在有限的生命里,穿过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限制和障碍,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去活成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