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创业的朋友聊天,她苦恼地说:“我带团队5年,业绩年年超额完成,可公司要提拔区域总监时,却选了比我资历浅的新人。HR说我‘太擅长执行,缺乏战略眼光’。”
这句话扎心了——我们常以为“把事做好”就能成为领导者,却忽略了一个真相:拖垮你的,可能正是你最擅长的能力。
一、79%的人踩过的坑:你的“优势”,正在变成“枷锁”
《领导力》课程的研究中,一个数据让所有管理者倒吸一口凉气:79%的职场人承认,“过去让我成功的那些能力,现在成了阻碍我更进一步的原因”。
举个真实案例:
•张经理是技术出身,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程序员一路升到部门负责人。但当他需要带团队转型做创新项目时,却总忍不住亲自上手写代码——他擅长“做事”,却不擅长“带人”;
•李主管是“救火队长”,哪里出问题都能快速搞定,可当公司需要他规划年度战略时,他却卡壳了——“我习惯了应对突发状况,哪会做长期计划?”
这就是典型的“能力陷阱”:我们被过去的成功经验“绑架”,用同样的方式应对新挑战,最终陷入“越努力,越局限”的怪圈。
问题的核心:
书中提到一个扎心结论——“把你带到当前位置的能力,不能继续把你带到下一个位置”。但更难的是,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们习惯用“完成任务”证明自己,却忽略了“是否在培养新能力”;
•我们沉迷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成就感,却没发现“定义问题”的能力正在退化;
•我们用“忙碌”填满时间,却没意识到“瞎忙”正在消耗转型需要的精力。
二、「由外而内」:打破陷阱的唯一路径
如果现在的你需要“转型”(比如从执行者到管理者,从专业岗到领导岗),光靠“自我反思”没用,必须“由外而内”地重构自己。
什么是“由外而内”?
简单说:先改变“外部行为”和“角色定位”,再反过来重塑你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模型”。就像学游泳——你得先跳进水里扑腾,才能学会“如何浮起来”。
为什么必须“由外而内”?
•你的“自我认知”会固化:你觉得“我是个技术专家”,就会自动屏蔽“管理能力”的学习机会;
•你的“日常事务”会捆绑:你每天忙于写代码、改方案,根本没时间接触战略层面的思考;
•你的“环境反馈”会误导:同事夸你“靠谱”,领导依赖你“救火”,反而没人提醒你“需要补短板”。
关键动作:
书中建议,当你意识到“需要改变”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现在的角色,正在强化我的哪些能力?(比如“救火队长”强化了“应急能力”,但弱化了“规划能力”);
2.我需要的新角色,需要哪些能力?(比如“管理者”需要“团队赋能”“战略拆解”“资源整合”);
3.如何通过“新行为”触发“新认知”?(比如主动申请带新人、参与战略会,用行动倒逼自己学习)。
三、「三步走」实战指南:从“被困住”到“破局”
课程中,作者结合10年研究和500+学员案例,总结出一套“由外而内”的转型方法论。这里提炼出最实用的“三步走”,帮你快速突破能力陷阱:
第一步:重新定义“你的工作”——从“完成任务”到“创造价值”
很多人陷入能力陷阱,是因为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做好手头事”。但领导者的核心,是“让团队和业务变得更好”。
怎么做?
•记录一周的“时间分配”:统计你在“执行任务”(写报告、改方案)、“协调资源”(开会、对接)、“思考规划”(分析数据、制定策略)上的时间比例;
•砍掉30%的“低价值任务”:比如“替下属改PPT”(可以教他方法,而不是自己做)、“重复回答基础问题”(整理成文档让新人自查);
•把腾出的时间,投入到“高价值动作”:比如和跨部门同事聊业务痛点、分析行业趋势、给团队做战略培训。
案例:
王总监曾是“救火高手”,每天加班改方案。后来他强制自己每天留2小时“不务正业”——去一线和客户聊天、参加行业论坛。3个月后,他提出了“客户需求分层”的新策略,带着团队把客户满意度从70%提到90%,成功晋升为事业部总经理。
第二步:建立“新关系网”——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成长”
能力陷阱的另一个陷阱是“只和自己人玩”:你习惯和同岗位的同事交流,却很少接触其他部门的伙伴、行业前辈或跨界人士。但领导者的视野,需要“跨圈层”的输入。
怎么做?
•主动加入“非本职圈子”:比如参加行业峰会、加入创业者社群、参与公益项目;
•找3-5个“导师型”伙伴:他们可以是你的上级、跨部门同事,甚至是下属——重点是“他们具备你需要的能力”;
•定期“输出”而非“索取”:比如在社群分享你的专业知识,帮别人解决问题——输出会倒逼你深度思考,快速提升。
案例:
李经理曾是个“技术宅”,只和研发同事打交道。转型管理者后,他每周约1位销售、1位客户吃饭,半年后,他不仅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还从销售的谈判技巧中学到了“如何激励团队”,团队业绩翻了一倍。
第三步:尝试“新角色”——从“我是谁”到“我可以是谁”
最有效的改变,往往发生在“走出舒适区”的那一刻。你需要主动争取“新角色”,用实际行动验证“我能行”。
怎么做?
•申请“临时项目”:比如公司要启动新业务,主动申请当项目负责人;
•兼任“跨部门角色”:比如在HR需要的时候,帮忙带新人培训;在市场部需要的时候,分享用户洞察;
•模拟“未来场景”:比如想象自己已经是总监,每天会做哪些事?会和哪些人沟通?提前练习这些行为。
案例:
陈主管想转型做战略岗,但公司没有空缺。她主动找到CEO:“我可以牵头做一个‘三年战略规划’的试点项目,用3个月出报告。”项目结束后,她的战略思维和执行力得到高层认可,直接晋升为战略总监。
写在最后:领导者的成长,从“打破自己”开始
能力陷阱的本质,是我们对“过去的自己”太执着。但真正的领导者,都懂得:今天的“我”,是为了明天的“我”而存在的。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些困扰:
•明明很努力,却总被说“不适合当领导”;
•带团队时,总忍不住“自己上手”;
•想转型,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不妨从今天开始,试试“三步走”:重新定义工作、建立新关系、尝试新角色。你会发现——当你不再被“过去的能力”困住,新的可能性会自己找上门。
互动一下:你在职场中遇到过哪些“能力陷阱”?是怎么突破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