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学习觉察分享20240827
1.渐进的理解阶段:①回答字面意义上的问题。意味着学习者可以通过略读或浏览文本,找出最为贴切的答案。它仅仅是一种表层理解。②复述。意味着学习者可以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观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也可以对记叙文中的事件或非虚构文本中的部分信息进行简单归纳。复述不等于理解。③将思考与内容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始于深入思考所读内容。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通过运用阅读策略,包括激活并关联背景知识、提问、推断、构建感官图像、筛选重要信息整合信息等获得基础性的理解。这是理解真正开始的阶段。④获取知识。当学习者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所读内容时,他们便能获取知识,提高洞察力。这个过程便是学习、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加深了理解。⑤学以致用。在获得了新的见解、有了新的领悟后,学习者便可以积极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增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并计划下一步行动。
2.无论是阅读、听播客还是玩平板电脑,孩子均应学会积极主动地运用策略,以批判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接收信息、思考信息。在信息铺天盖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要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醒,是一种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策略意识。帝什曼、泊金斯和杰伊认为:^真正杰出的思考者是那些能够发明、运用或适时修改策略以满足特定情况的人。"这种内在的、灵活的思维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通过创造性思维解决困难、处理问题、付诸实践。
增强孩子的创新自信。如何为孩子营造一种能激励他们思考的氛围?戴维凯利和汤姆凯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他们主张发挥创新自信的优点,指出创新自信是人们突破常规,革新思维的内在动力,是付诸行动的勇气,自信就可以带来积极改变,达成最初的目的。
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行动可以影响环境。主观能动性强的孩子,深信自己能够看透表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奇迹。但是没有相应的策略支持,孩子不太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正如孩子在独立阅读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的概念,词语或问题时,只有运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排除障碍继续阅读一样。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营造学习氛围,借此培养孩子的策略意识,增强孩子的创新自信并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认识到积极思考的重要性能,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批评。
确保孩子能够无所顾忌的表达观点,敢于表明立场。
给孩子留出时间,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独立探索文本意义。
多给孩子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借此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保持好奇心求知欲。
高度重视孩子的想法,对开放的思想予以褒奖。
不要将犯错视为一件丢人的事,你要鼓励孩子多尝试。
多给孩子提供冒险和实践新思路的机会。
鼓励孩子本着理性和尊重的原则互相质疑。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将上述措施落实到课堂中,让孩子切身体会并融入这种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