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想趁着旺季赶紧把社区办公室这边的手机推广一下,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郝伟推荐湘妹子小周过来,和小平商量一下就定下来了,让小周来社区办公室这边,她们不在的时候也可以不再麻烦纪楠和夏妍妍,还有一层是小平没想到的,陶敏和陈茹说了以后,陈茹觉得可以用小周刺激一下“柳冰”。柳冰欲擒故纵,那这边就尽快安排一个人进来,给她点危机感,尽快从小L的业务那边抽离出来,尽快开展其他业务,把手上的潜在客户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把心理咨询业务再拓展一下。
陶敏听了小平和郝伟说林老板借力杨部长做“劳务输出”业务,也和陈茹讨论了一下,觉得这块儿业务好过法律咨询援助,但是可以带着做,避免很多风险。想着从白露和张潇月那边分离出来做差异化的业务,不冲突自然好,但是目前来看都没有形成主营业务,属于尝试阶段。
小平听郝伟说了以后,联想到在罗湖东门做“黑中介”转型的河南老乡,想去打听下“劳务输出”的情况和现状,就约老贺一起去找河南老乡,在江南大厦附近没有去吃饭,而是约着去做足疗,晚些回来老贺的面馆吃饭,老贺叫上郝伟约着老苏一起,加上两个河南老乡,聊聊他们做中介还有后来关于“劳务输出”这块业务具体怎么做还有目前在做的事情。老苏和其中一个河南老乡打过交道,最初也是被坑骗后来也做了一段黑中介,但是后来转正行了。
想找工作的人当时都是去人才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不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打着信息咨询的幌子,推荐就业变相的招聘,收取介绍费押金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最后没有面试成功,没有录用也不退费,这样赚快钱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也都转行了!劳务输出(主要是针对出国)要有正规的资质,和当地的对口接收单位,当时主要面对澳洲,日韩,北美和非洲援建国家,还有少部分东南亚国家。光是证件办理和出国前培训就要用到很多资源,不是他们能轻易低成本尝试的。
听老苏和河南老乡讲的时候,老贺偶尔问上一两句,小平和郝伟在旁边听时不时的点头举杯敬酒,这块业务要做要有一定的投入,政策法规是第一位的,人员筛选,特别是技工类,等级证书不能含糊造假,还有相关的保障要做到位,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不要想着赚人头费,是要兜底的。
隔行如隔山,听了人家讲,小平和郝伟想着没那么好做,林老板不借力,没杨部长帮助也很难那么快就做了几单业务。这两个河南老乡目前在河南商会里边工作,商会整合了一些各行各业的河南老乡,大家抱团发展。很多在鹏城遇到困难的河南老乡都会得到帮助,发展得好的也会帮扶其他老乡。
小平和老贺借着酒劲说要加入,两个河南老乡笑笑说准备交多少会费啊!老贺有面馆算是其实有实业达到入门门槛了吧?小平说道。其实当初老贺给小平踩刹车,是因为他们“扛大筐”和“黑中介”都是打擦边赚快钱,老贺都是敬而远之的。如今有商会,加入有门槛,相当于有筛选才能加入,老贺并不排斥,心里还也是要再斟酌一下,见小平把他推到前面也就借坡下驴,说先报个名。
河南老乡说如果对“劳务输出”感兴趣也可以到商会去详谈,把资源整合一下,没准能有很多机会。大家共同发展一起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