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成为世纪健康问题,由来已久。
每个女孩的青春flag里,都少不了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肥胖”,几乎意味着琳琅满目,意味着丰盛和满足。只有饥饿,才象征缺乏,甚至匮乏。
现实恰恰相反,肥胖的源头,就是营养的缺乏。
有人很奇怪,食品几乎作为商品存在的今天,谈什么营养不良?除了风味的变化:高糖,多盐,高热量,消费的裹挟也难辞其咎。当工业量产带来的肥胖“吠”入寻常百姓家,热量过剩所致的健康管理,危机重重。
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那么,当我们谈论慢性病管理的时候,我们到底能聊些什么?
一言以蔽之,热量过剩,能量不足。
热量过剩,得不到消化,积累成脂肪,反而造成人体能量的耗损,造成营养“库房”的亏空。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概念,能量和热量。
但凡食物,皆有热量,但是热量存入我们体内,需要吸收消化之后,才能变成能量,成为能量的部分,配合适宜的生活节奏,才能滋养身心。
以我自己为例,如果很焦虑,很容易暴饮暴食,自以为这是一种释放方式,吞食的当下,觉得心情缓解,但是只要问题没解决,心神不定,食欲就会一直处于膨胀状态,还是会循环跌入热量虚高的心理圈套里。
如果先冷静,然后一点一点琢磨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情绪上的问题,吃点蔬菜,喝点鱼汤,散散步,看看自然的风景,就会感觉正能量得到了复原。
对于肥胖问题,一开始我只觉得需要减肥,少吃就可以,结果特别容易反弹,后来学习营养常识,才知道,节食反而会降低新陈代谢,拉低减肥的效率,所以如果节食,一定要配合运动,才能均衡。
加入时间的注脚,我又有了“九万顿计划”。
要各种都吃,少食多餐,还顿顿记录了热量和类型,不过中间出过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控制住参考量,变成了多食多餐,而且几乎影响了胰岛的敏感性。
失去过时间一段日子以后,每当可以感受肚子有一点点饿的时候,就很开心,因为这说明我的循环和消化系统很健康呀。
胃动力很足的时候,储存一点小米粥给它;身体有点容易感冒的时候,就听它的哭诉,喂它一个礼拜的姜汤;姨妈期前后有点懒的时候,来点酒糟鸡蛋羹;头发变得毛躁的时候,煮点黑豆粥;小肚腩变大的时候,就找浓茶求救。
总之,听从身体的语言,去感受身体本来的营养课。去认识食物,了解食材,感受能量,慢慢地,营养就会均衡,体态也会越来越轻盈。
所以,好好吃饭,慢慢营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