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一直以为是一本普通的畅销书,由于以前对畅销书非常不感冒,所以没有想看的念头。最近拿起来看,是因为之前K叔在课堂上有过推荐,自己想着把K叔在课堂上推荐的书都看一遍。
看之前,已经在樊登听书中听过一遍,但是看过之后感触却深刻得多。这本书不是浮光掠影的介绍自律和爱,它的企图心在于想要贯通个人成长的整个链条,从自律到自律的动力(即时爱),然后延伸到宗教,甚至是超自然的恩赐。将个人成长这件事情放在了宇宙和整个人类的成长的角度,内容涵盖了中西方心理、宗教等观念。视野之广,内容之深刻,令人叹服。很多内容,特别是后半段,如果没有对宗教相关的涉猎可能都很难理解。
这本书对我的最大的启发有几下几点:
1、性格成因于幼年的家庭的生活,特别是父母的关爱。在读书的过程中,几次自己的情绪都很冲动,因为想到自己的性格和幼年的成长,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现在的基本性格特征,内向寡言、不善于交际(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做事情没耐性、跟父亲的关系不好等,可能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在回想自己小时候父母给我留下的画面时,想到的好像都有点不太好。我跟爷爷从乡镇到县城看父亲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理我,当时非常之委屈,感觉我到现在跟父亲的关系都不太亲近;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灌输家里穷的观念,当时确实很困难,所以自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甚至有点抠,回想起来因为钱和自卑,在过去的时间里面,错失了很多机会;因为不受人关注,自己也不愿意关心别人,人际的交往一直是自己的弱项,而且初入职场的时候错误的在职场同事中寻求依赖感,这个缺点直到今天也没能完全消除;另外,可能也是基于同一原因,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感觉没有办法深入,喜欢的东西很多,喜欢一阵子,最多2~3年就不行了,内心里面总是有很强烈的坚持不下去、想要改换兴趣方向的强烈冲动,这份冲动下面有没有想要获取关注的因素。。。。。。
说起来都是不太积极阳光的一面,说出来也不是想要获取同情什么的,只是让自己明白里面的关联和厉害,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弥补完善和成长,一方面用以警惕自己在子女的教育中,时刻要注意的问题。幼年心理上的缺陷,经历过青春期以后,往往都很难发现,但是难以发现不代表不存在,它的作用可能一直潜藏在自己的行为模式中,不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探究,难以彻底的改变行为的模式。成年后改变的代价何止千万倍于童年的陪伴与关爱。
2、自律的核心是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的最大表现是面对现实。我们在自律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不了自己的真正的目标,一方面我们收到情绪的影响太大,完全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思考,另一方面,我们很多时候内心非常愿意沉湎于这样的情绪幻境之中,寻求自我的保护和内心错位的安慰。
短期的虚幻的保护和长期的冷酷的真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冲突,真正的成长必须是基于现实的。人生的幻想是一定要刺破的,一直沉湎与幻想之中,只会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改变的难度也越来越困难。人要对自己负责,就是对长远的自己负责,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行为模式,面对现实,逃离带来安慰和安全感的行为模式。这是代表着对过去的否定,代表着承担错误行为模式带来的沉没成本,代表着艰苦付出的承诺。这样的选择是痛苦的,就像是把乌龟从整个龟壳中剥离出来,血肉淋漓的袒露在空气中。但是这样的选择也是有益的,毕竟现实和虚幻是不可调和,也没有丝毫的混淆。只是越早发现,越早改变,带来的痛苦会越小。但是不管怎样,在选在面对现实,真是的去改变自己的错误的行为模式的当下,就代表了成长的开始。
3、自律的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完善。这本书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在心理学的领域对自律的深刻思考,更在于作者跳出了心理学的范围,从人类自律和进化的角度对自律这件事情的关照,目光所及,涵盖了东西方的宗教和超自然的范围。
作者在这部分里,对于潜意识进行了进一步细分,浅层是个人的潜意识,深层的是集体的潜意识。这部分的潜意识是归为全人类所共有的,是我们所有的认识的来源。进化的目标是逆着个人的习惯(懒惰的本性,这个懒惰可能跟我们平时认为的懒惰不同,更多的是人性深层的惯性,而不是行为表象上的慵懒),实现个人的熵值降低,进而让自己进入到神性,或者叫做深层的基体潜意识中。
这部分的内容,没有办法理解,可能只有实证体验。但是,正如塔勒布中所说,时间是反脆弱的最好的工具。如果历经千年没有消失的言论,经过横跨时间和地域的作者反复的阐述,那么即时其内容暂时还不能理解,我们也应该怀着敬畏的态度,谨慎的牢记,谨慎的求证。而这部分的内容和东方佛教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契合。
另外,书中刚提到的,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这个理念也是值得关注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实现心理健康的根本方式在于让意识和潜意识协调,更多的是解开意识对潜意识的禁锢和敌对。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