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周四 一次课
1、博物馆化(muselization):
(1)捷克博物馆学家斯坦斯基提出的概念,人类对现实社会认知的一种特殊态度和行为
(2)具体做法:将物从现实的时空中抽离出来,进入收藏领域,从而改变“物”的原有属性与功能,转变为“博物馆物”
(3)转变依据为“博物馆性(museality)”,即收藏着眼里的“价值”或者“意义”
(4)物作为“意义载体”而被收藏
2、古董:
(1)古董=过去+经典+可携+物品
(2)打破原有概念
1)从古董=过去+经典+可携+物品 开始。由经典到日常:
a.区域社会形成和“在地”收藏:
| 王朝是一个家族的私有家产,后来由家族式管理转变为民族式划分
| 出现地方学会,想要研究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什么,社会记忆价值保存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 可以不关注出处,泛地(universal)式的收藏,而根据地方学会的特点会进行“在地”式(located)的收藏
| 威尼斯宪章:文化古迹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亦适用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
| 区域博物馆:我国馆藏少,因为传统思维是古董式收藏,在地式收藏未深入人心。区域博物馆需要的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东西,而传统博物馆给的是瓷器、青铜器、漆器、书画等传统藏品
b.行业、学科形成和主题式收藏
| 行业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从系统和整体来考虑
c.自然科学兴起和自然标本收藏
| 自然与自然史博物馆
2)从古董=过去+经典+可携+物品 开始。由可移动到不可移动:
a.历史建筑与构筑|
| 工业革命之后,建筑样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中国是土石结构,砖木结构形成的横向结构的群落,外国是石头结构。工业革命之后,水凝钢筋和玻璃进入人们的视野,房子的尺度不再受局限
| 为历史建筑立法
b.线性遗产
c.文化景观、历史名村与名城
自然博物馆,生态博物馆
3)从古董=过去+经典+可携+物品 开始。由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
a.物形体形象(空间型)
非物质型展览的推出深深的给博物馆人一个警示:需要将物质展览后的精神以及意义向观众展示出来
b.非物载体现象(时间型)
需要用技术手段完成:1)有物质载体;2)支持系统(道士的剑);3)无支持系统(歌曲戏曲)
4)从古董=过去+经典+可携+物品 开始。由过往到现生:
自然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不一样,一个是现生博物馆,一个是遗迹博物馆
a.当代社会现象
b.当代自然现象
3、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体能崇拜转变为智能崇拜:两种方式解决,一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一种是世界博物馆运动,能够迅速了解任意方面知识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