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梦到我的姥姥了,她站在一个大圆竹篾编的簸萁前,簸萁上堆着白色的米粒,她正低头伸着两只手分散米粒。太阳直射着她专注的神情,头上的白发闪着银色的光晕…
这是我儿时熟悉的画面,做零食炒米的晾晒场景。这令我回忆起陪伴我长大的零食-炒米。
我说的炒米,是指大米(最好用糯米)经过泡、蒸、晾晒、再用锅炒出的米粒。
做好的炒米颜色根据火候,有米白或略带焦黄,形状是膨胀着鼓鼓的,闻着有米香味,抓一把放进嘴里,嚼起来脆脆的。
这很像现在超市里卖的膨化食品了,是孩子们喜爱的零食。但超市里卖的膨化食品含有色素、食品添加剂。而家庭自制的炒米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
做好的炒米通常密封保存,一般放在搪瓷坛子里,盖好盖子,以免炒米返潮不脆了,不仅影响口感,还影响质量。
炒米的吃法有好几种:
一是直接吃:想吃了,揭开坛子盖,盛一大碗,从碗里抓一把塞嘴里,干嚼了咽下。当你嚼起炒米时,耳朵里全是脆唦脆唦的声音,满嘴的米香味。
这种吃法方便简单,当我放学到家,饭菜还没有熟,先抓几把炒米充饥,然后踏踏实实写作业,等饭熟。
二是做成炒米糕,把炒米用麦芽糖混合了,捏成球状,或者切成长方块,很像今天市场上卖的萨其玛的模样。不过那时这种零食,家长不舍得给我们吃,他们都是留着招待客人,或走亲访友做礼物的。
还有把黄豆炒熟后混和到炒米中,撒上盐,吃时抓起一把塞嘴里,嚼起来米香合着黄豆香,咯嘣脆合着咸味,吃着回味无穷。我们有时吃着吃着就忘记正餐了,于是大人给出每天的限量。
记得小时候的上衣都有口袋,口袋里塞满了炒米黄豆,饿了就直接从口袋里抓了吃,要是被同学看见了,几只手来抢,常常把口袋抢撕开了。
除了干吃,还有用水泡了吃,糖水泡炒米,鸡蛋汤泡炒米,高档的是鸡汤泡炒米。
我喜欢糖水泡炒米。
早上起床,用瓷碗盛大半碗炒米,再来一勺红糖,将刚烧开的水,沿着碗边淋一圈,听着嗤嗤声,碗里的炒米浮起,再用汤匙搅拌,碗里的水变红了,米粒吸入水份后,鼓鼓的身子变得软软的。尝一口,米粒软糯糯的,甜甜的热气里散发着米香。这就充当我的早餐了,当然加个鸡蛋更完美。
糖水泡炒米不仅好吃,还有食疗效果。
据说,病后虚弱的老人妇女儿童,吃红糖水泡炒米是病时首选食物。因为它开胃口,增食欲,易消化。
还有,小儿积食治疗期间也首选糖水泡炒米。它是儿童爱吃的零食,开胃健脾、去积化瘀。
难怪我从小到大胃口不错,这与炒米开胃健脾的功效分不开吧。
多年后,姥姥做炒米的技术传给妈妈了。记得我上大学期间带到学校的炒米都是妈妈做的。现在该我给孩子做炒米了。
姥姥和妈妈传递的仅仅是炒米的做法吗?当我亲手做起来时,才体会到炒米里含有的浓浓亲情。
附上制作方法
第一步,先把米淘净,泡4-6小时,捞出放到锅里蒸熟。
第二步,蒸熟的米摊凉后,用手把米粒散开,保持晒干后米粒硬生不粘连。
第三步,上锅炒制,锅里先放入洗干净的河沙,将沙子炒热后,放入晒干的米粒,米粒与沙子一起炒,见米粒膨胀后,用铁筛子将炒米与沙子分离,过滤出的沙子继续炒下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