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亲情 - 《人世间》观后感

    最近看《人世间》里搭建的夫妻情、亲情、友情是理想主义里的描绘。

    婚姻需要经营,这已经是一种通识,因为夫妻关系经营不好,一张离婚证书就可把最亲密的俩人关系一刀两断,干净利落。当然,为了孩子凑合过的也不在少数,但至少还保持貌合神离。能凑合过的毕竟还是某个方面达成利益共同体。

    友情呢,是好即聚不好即散,人生过程,有些友情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友情走着走着就遇上了。能保持一辈子的友情实属不易,也不会多,这得有生活交集,各自心中有底线,那就是互不伤害,互帮互助,才能长久,友情不变味。

  但面对亲情,“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古往今来,描述亲情剪不断,理还乱的词语太多了,不胜枚举。因为中国是一个宗族社会,亲情被贪婪者绑架成了谋取不义之财的武器比比皆是。

    记得小时候,邻居阿姆对待两个儿媳妇两种态度,对大儿媳各种霸凌,对二儿媳各种偏袒,厚此薄彼,邻居们都长年住在一个大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阿姆的所做所为有其他邻居见证,其它邻居会为大儿媳打抱不平。公理自在人心,大家有目共睹。

    但现在社会,居住条件好了,每家每户都独门独户,生活故事就在自家围墙内上演,连兄弟姐妹们都各自一个地方,更是有些生活故事没有了见证人,由着某个人上下嘴唇一合一开,黑白就不分了。因母亲已经二十几年的糖尿病,所以我这个常要回家给母亲治病的女儿就目睹了父亲的没理性的偏袒行为。

    说一个三十年前的小故事,那时父亲五十多岁,单位分了一大筐各种年货,我们都是二十几岁,刚入职不久的小职员,收入、生活都还困瘪着,大年三十,大弟一家回家,父亲当着大弟一家指着一筐年货说:这是留给小弟媳拿去送婆家的。大弟一家走后,我跟父亲说,您要给私下给就好,别当着大弟一家这样说,父亲说,他就是要这么做。母亲气得只能在背后翻白眼,也没父亲的办法。

    大弟二十几岁到深圳打工,父亲听说他的同事的儿子在深圳打工寄钱回家建了一栋楼房。就经常骂大弟无能,我问大弟,大弟说:怎么有可能,父亲同事的儿子跟他是同在日本纱厂打工的,还同个宿舍,每次大家去买菜,他就躲起来,到吃饭了他就觍着脸凑过来吃,同宿舍的人都很讨厌他。再说,就是他这样,所有钱寄回家也才多少?那有可能建房。我告诉父亲,父亲怎么都不肯相信,说:人家会买菜躲起来你不会也躲起来?大弟说:我才不想这样做人。没办法,基因遗传不到,后天学不来。

    父亲大寿时,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及子女齐聚,父亲当着所有人说,小弟的儿子如果考上重点中学,他全包学费,大弟儿子在前一年刚考上重点中学,听后小声嘀咕:好像我不是爷爷的孙子。

    在父亲的传统观念里,我们嫁出的女儿从嫁出的那天起就已是外人,当然,外人有得给父亲家好处他是来者不拒笑纳的。

    小弟媳有一次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议论,说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就是顺从父母,对钱财能取十分只取五分。可我看小弟夫妻每次回家都是奉承的父亲心花怒放,顺便就找各种理由顺走父亲一笔钱财,而病榻上的母亲没见他们夫妻来献孝心。直到在母亲死后,没了母亲的不同意,把父亲名下的两处城中村房地产也顺到其名下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我大弟好鱼好肉的供养父母亲十几年,母亲生病住院四次,每次都是我和大弟为主病床前伺候。母亲四年持续需要人护理,除了父亲,四个儿女都在外独立安家,回家伺候最多的也就是我和我姐、大弟。我和我姐在父亲的观念里,我们是嫁出的女儿,他对我们能够为主负担起母亲的护理常常能给出好的评价:本来是儿媳的任务,你们嫁出的女儿能来护理,出钱出力,是你们的孝心。但对大弟,却是各种不满,从没给大弟一家好脸色看。

  最近朋友谈起她哥特孝敬父母,值得尊敬。我说,你哥孝敬父母,父母能够欣然享受,就如我,其实不难做到。难的是如我大弟,三十年如一日,父亲再怎么不待见,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孝敬,直接孝敬到顺从父亲的愿望,把家里的城中村房地产都由着父亲的小儿子夫妻顺进名下。

    母亲很幸福大弟的好鱼好肉的供养,病榻前的伺奉。但父亲一边享用着好鱼好肉,一边在我们俩个女儿面前谩骂大弟莫须有的罪名,气得几年前我有一次问父亲是不是与他大儿子八字不合。

    但从房产顺进他小儿夫妻名下后,不出半年多,父亲突然不骂大弟了,再三在大弟面前声明他从没说大弟不孝。至于因大弟没顺从父亲想顺走我们的钱去送他小儿媳就恶狠狠把大弟一家赶出家门的事,父亲假装失忆。到此时,我才知道不是父亲与大弟八字相冲,而是父亲可应他小儿媳要求随时改变跟谁八字相冲还是相合。

    我想当父母的当成了某个贪婪儿女的木偶也是悲哀。应该是少见吧。

    而如此贪婪经营的手足却不少见,有一位朋友说了一句经典:手足有时是寄生在你身体上的吸血虫,吸饱了还会再来,甩不掉。

    中国特色的宗族社会文化是这些人的生存土壤。

    当经营到把手伸进我和我姐,我大弟口袋里的时候,突破我们可容忍的底线时,亲情跌碎在利益面前。

  中国现在迎来独生子女的一代为人父母,却要养育二胎、三胎的时代,但愿他们没经历手足的相处之道,能够具有周父临终前的睿智,赏识每一位子女,不管这些子女什么学历,什么社会地位,什么成就,什么性格,都能一样赏识,把家经营得温馨和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