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幽深的洞穴之中,囚犯们被铁链捆绑着,只能看见洞穴内的墙壁。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在火堆与囚犯之间有一道矮墙,而在火堆与矮墙之间,来往着人群。根据一定的光学原理,这些人群的影子就被投射在哪,洞穴的墙壁上。对于这些囚犯而言,影子,便是他们能看到的唯一的实在。
突然有一天,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被释放了,于是激动的站起身来,转向背后的洞口。他出去了,走向了阳光下的真正的世界之中……
讲述这个故事的,是一个外号叫“帅哥”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这个讲故事的人称作“哲学王”。
柏拉图和他自己的洞穴寓言,让人们将自己的心灵,从寻常的事迹以及文化预设中转过身来,可以投身于那个虽然艰苦,却是向着更美妙的形式世界之旅,不断探索。
世界固然是美好的,但是想要挣脱已有的束缚,摆脱那个熟悉的生活环境,走出已经习惯了多年的,虽然不那么美好的舒适区,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其中所要经历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
身上和手上加所留下的枷锁痕迹仍然还在,大脑中也一直保有墙上影子留下的印象。走出洞穴那一刻,不但是身体上感受的彻底改变,更是脑中世界观的完全崩塌。
身体上的自由会带来一种本能的畅快感。但是来自心理上的束缚被解脱,情况也许就大不一样啊。
这让我想起之前读到过的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用的对象是小狗。他们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门是打开着。但是实验者呢,在笼子的门口通上了电,一旦小狗想走向门口,获得自由,那么便会受到电击的惩罚,于是小狗们只好返身回到笼子里。
不断的尝试走向出口,又不断的遭受电击折返。久而久之,小狗们放弃了离开的想法,选择了接受在笼子中的“囚徒”生活。
直到那么一天的到来。由于水管泄漏,使得这个在地下室的实验室,被水淹没。实验人员首先想到的是,被做实验的狗可能都跑光了吧。
但是,当实验室内的水散尽之后,眼前的景象,让实验人员触目惊心——这些被实验的小狗活活淹死在了笼子中。
那一刻,上帝伸出的援救之手帮助小狗获得自由。但是可怜的小狗却忽视了上帝的帮助,而选择了被死神带走。
自由等于死亡么。
想到这句话,突然让我联想起了那部著名的影片《肖圣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在被释放出狱之后不久,便上吊自杀。
心理学家给上述的情况定义了一个专有名词——习得性无助。
现在,我们把扯远的话题拉回来。这个洞穴人的故事要继续讲下去。这里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这个洞穴人走出去之后,会不会有习得性无助呢?
结论无非是有或没有。
假设这个洞穴人,有习得性无助。那么他面临的结果,要么是不适应美好的外部世界而选择自杀。要么是再次回到洞穴中,自己带上枷锁,继续面壁,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天。
第二种情况便是这个洞穴没有习得性无助。他从幽暗的洞穴走了出来,他从假象的世界走了出来。经过艰难困苦的自我斗争,他脱离了心里的枷锁。他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会被释放?为什么他没有习得性无助?
或者,是谁对他进行了救赎?
人们会说,那还用问,一定是上帝。
后来有一个名叫查拉图斯特拉的旅行者,用他的智慧和行动,告诉身边的人“上帝死了”。
那么主宰我们心理,控制我们行为的那个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
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恐怕我们必须回到那个囚禁人的洞穴中,一探究竟。
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向着自己认为的正确方向出发了。有些人们仰望星辰,发现了天体运行规律;有些人们搏击海浪,发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体表面;有些人们希望从动植物中找到灵感,却发现了我们人类可能的由来。
但是那个神秘的山洞,仍然没有在世界上找到。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决定放弃向外求索 ,转而投向人类内心的最深处。他们要在人类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中,找到那个传说的洞穴,发现了那个神秘的力量。
一支又一支的考察探险队,在人们满是怀疑,甚至略带蔑视的目光中出发了。
不知道千年之前的那个走出洞穴的囚犯,看到人们前赴后继的向那个洞穴进发探索的场景,会有何感想?
人们考察探险的过程,被后世称作心理学研究。而这群人,被大家叫做心理学家。
他们找到那个洞穴了么?
洞穴里又有什么线索呢?
一个传奇的故事的开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