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我们深受其苦的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
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也就是喝不喝水,是马的课题,我们不能干涉。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学习和生活。父母只能施以援手,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不能去妄加干涉。直面课题的是其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要鼓励其直面课题的勇气。谢谢、我很高兴、帮了大忙了(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让其感觉有价值)这才是一种横向平等的关系(表扬很好很棒是一种评价,是纵向不平等的)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一切地方都是中心,同时一切地方又都不是中心。根据看的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可以产生无数个中心。这就是地球仪。
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好比中国的吃的亏打得堆)
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并不是“本真的自己”不存在,只是无法在人前展露出来。——通过“自我接纳”(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他者信赖”“他者贡献”建立起共同体感觉。
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