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前两天写了关于马薇薇得抑郁症的文吧,我在知乎平台上接到了一些关于抑郁症问题的邀请。
可喜的是,随着这些年的科普,“抑郁症”是个病症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的忌讳也在渐渐减弱。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患病,已经有很多家长能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向我提问的这两家便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人们还是对抑郁症有些误区在:比如说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心理医生说的那些也没啥呀,我也在跟儿子说嘛;还得靠他自己走出来呀,等等。
我在这里就简单说说我的了解,我并非专业医生,具体情况还得咨询相应的医生。毕竟,无论是精神科的医生、还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定得注意辨别,这些年中国心理咨询师这一块,有些鱼龙混杂),都经过漫长时间的学习、受过专业培训,谨听医嘱真的很重要。
很多一听描述都知道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尤其跨度还很长的那种,一般得吃药和心理疏导双管齐下了,这是一件长期的事儿。可能动辄几年,要有心理准备。服药后症状得到控制,也不能随意停药——毕竟药物有巩固期。一旦停药,会很快反弹,并且下次治疗时间会拖得更久。应该咨询医生后,逐步减少剂量。
无论是重度还是中度,他脑袋里的各种激素、神经递质已经紊乱。没有药物的帮助,自己已经很难调整过来了。就比如说高兴是因为分泌多巴胺,他现在因为生病,已经不分泌了。毒品为什么那么难戒呢(今天又爆出陈羽凡吸毒被逮捕的官方消息),不是因为每个吸毒的人都意志力低下,而是毒品也在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上(也就是从源头上)就控制了吸毒的人,也就谈不上什么意志力强不强了。同样,让患抑郁症的人“加油”、“你可以的”,也真的是够烦的。他真的不可以,接受了这一点,才能谈下一步的治疗。
再比如你一天休息不好血压高,睡一天就好了;但你一年都没好好休息导致了高血压,你再怎么睡都没用了。抑郁症也是,如果一时情绪低落,可以自己调节一下走出来;长期的抑郁,还是听从医嘱吧。神经类药物当然是有副作用的,但是比起抑郁症这种病症对大脑的伤害,还是前者少很多,不需要谈“药”色变。
另外建议跑步,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对抑郁症患者也是很有效的。
找个适合的心理医生,如果第一个真的不合适(谨慎做决定,再好的心理医生也不能一次就起到“枯木逢春”的作用,很多人对心理医生的不满可能来源于过高的期待),也可以考虑换一个。毕竟心理医生也是术有专攻,而且性格各异,也得看缘分。找到心结,才能从根本上疏导康复。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从生活中获得平静。我不是专业人员,只能谈谈自己平日了解到的一些科普常识,具体情况请患者及家属积极就医。毕竟,你最近胃口不好都得去见一下医生,得了抑郁症去一趟真的不亏。
(图片来自《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