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标题党,而是最近在和一些认识的同龄人交流后,发现其实大多数年轻人都感到迷茫。
年后几个在上班的朋友主动问起我,还打算回去上班不,我笑着说好不容易脱离了上班的氛围,就不太想回到“牢笼”里了。
有几个人献来羡慕的神色,她们说自己的工作越干越没劲儿,普遍年轻人上班的状态都是日复一日重复以往的工作,很难突破,也很难有所长进。
最近几天苏州的太阳很大,树荫下不少老年人坐在聊天、打趣儿,还有很有阿姨辈欢快的拍短视频,精气神倍儿足。
街道上、景点内、最有自然烟火味的地方看不到年轻人,也对,这个时间点年轻人正在格子间里拼命工作,等到下班后也要到傍晚了。
我组建了一个欢乐聊天群,群内的成员都是从公众号来的,大多数是读了我的推文觉得有些共鸣的,大家都向往我的生活状态,又暗暗伤怀自己的生活环境。
在那个群里,平均年龄28-30岁,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聊上几句,话题也基本上是我们自己年龄段的热梗,有些问题其实没有实质意义,但有人认真的回复,就算是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群里一个小姑娘说,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大的技术含量,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个行业又不知道去做什么。
接着,群里炸出来一些看官,大家纷纷表示,其实大家的工作状态都差不多,很多人讨论能换什么工作,有些人建议趁着年轻,干脆去做直播、学跳舞、做网红,收入不菲还轻松。
自媒体、网红、短视频,这些新的行业开始侵占到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更多人会丧失对工作和未来的“信仰”,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网红梦。
2,
不得不说,挣网络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我一个没读完初中就去做网红的表弟,年年收入40万,才二十来岁,已经靠着短视频挣了两百万了,有人说这是青春饭,可试问,工作中哪个行业会一直长久呢。
原先在网络上挣钱是不被老家人认可,他们觉得这是儿戏,但昨天我跟我爸爸打电话,他们在村里在早就开始接纳这份工作了。
他有个认识的菜农,菜农的女儿研究生毕业被裁员,回家躺了一段时间后干起了自媒体,大概就是晚上直播,我问了她的账号晚上偷偷去看了下,做的是食品带货。
开通橱窗,晚上带一些小零食之类,一件单品也就是在20-30块钱左右,我看到某个单品月售7880份,心想这利润实际还挺可观的。
她晚上带货到凌晨,早上睡到十二点或者下午再起来,一年收入能差不多十几万,父母觉得很理想,老一辈正在接纳这个他们不懂的“自媒体”。
我其实受到身边这些案例的启发,我觉得迷茫可能是每个时期都会经历的一些事,如果在原地不动每天说迷茫,那未来就是一片空白,迷茫是在一件件事做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
3,
我现在虽然没上班了,但我脑子里有很多目标和规划,我愿意花上一天时间把想要做的、即将做的分类出来,立马去做,千万别拖。
真的,我发现当下如果你有个想法,哪怕就算灵光一现的事情,你也要马上去落实,哪怕最后呈现的结果和你的预期有偏差,但至少你去执行的这个过程能找到有效的办法。
比如给自己列几个大类:上半年要达成什么样的成就、需要做哪些努力、中途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怎么实施等等。
自由职业更比按时上班更有成就感,或许前几个月都是在实践,但找准了方向,瞄准了目的地,慢慢走也会到的。
和几个好朋友沟通后,我仍旧坚持全职做自媒体,坚持一项自己认为难而正确的事,当我的专注力更多放到了我想要去做的事,没什么难的。
最后借用史铁生的一段话: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展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你要站在终点看待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运之路。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迷茫和颓废对于年轻人来说太正常了,不要过多的去关注宏大叙事,多关注自己,在意当下的事。
被朋友安利了一本书叫做《悉达多》,“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对未来的影子”,如果你也看懂了,那说明我们也有平和、缓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