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小马”之困 赋“轻装”之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确保《若干规定》精神和措施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把《若干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前进方向、制度遵循,在具体落实中,精准瞄准“靶点”治“痛点”,用真招实招为基层“松绑瘦身”、让干部“轻装上阵”。

        减负松绑祛除形式沉疴,激活实干动能。基层减负,减负是基础,增活力才是目的。要将基层所困、基层所盼作为切入点,砍掉“文山会海”,整治“指尖上的折腾”,叫停“作秀式调研”,严查“数字里的花活儿”,从“指尖”转向“田埂”,从“报表”回归“服务”,从“造盆景”改为“种森林”,激发基层干部真抓实干的热情,减负不是减责,而是让服务更聚焦、响应更敏捷,推动基层治理从虚耗空转转向主动作为。整治不是终点,广大党员要改变老旧工作模式、扭转错误思想观念,减少对留痕的过度依赖,避免以数字多少论胜负、以纸面文章看优劣,基层减负才能越减越有成效,让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成为常态,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幸福指数才能获得持续提升。

        协同赋能破解“小马拉车”,激发内生动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困局,需要上下齐心、协同作战。只有科学统筹各方面力量,打好组合拳,才能在制度创新中激活治理内生动力。各级党组织要持续优化完善基层权责清单,注重部门联动,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让基层干部精准履职。在理顺职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向基层放权赋能,继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让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完善推广“基层点单、部门响应”的协作机制,让责权利在一线统一,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建立减负增效激励机制,将激励资源向减负实效突出的干部倾斜,形成“抓减负促成长”的良性循环,真正让干部有干劲、有奔头、有获得感,释放基层活力。

        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涵养实干新风。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既要紧盯痛点,立行立改、靶向整治,又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向实处发力、凭实干说话,杜绝无关紧要的虚功,多做打基础、立长远、惠民生的实事,从思想根源上扫清形式主义的“温床”。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基层减负成效“回头看”,及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金点子”、“好办法”固化为管长远、治根本的“铁规矩”、“硬杠杠”,对整改不力者严肃问责,形成“精准发现问题—动真碰硬整改—有效巩固提升”的良性循环,让减负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委组织部李玉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