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这个舞台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吸引了绝大部分读者的目光。然而,除去这几个国家耀眼的主角光环外,在今天的河北省西部,还曾经有一个地方,夹杂在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的剧本中,若隐若现。
即便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它单独立传,可是每一个读东周史的人,都无法漠视它的光芒,它便是几度被灭又几度复起的中山国。
初建同盟
中山国,春秋时期叫做鲜虞,属于白狄的别支(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处在晋国和燕国之间,它和当时同为白狄一族的肥国、鼓国紧密相邻,并建立起了战略同盟。
但是,即便有了同盟,在前有燕国、后有晋国两大国的夹击下,生存也是并不容易的。君不见堂堂春秋小霸郑国,后期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受着夹板气,被呼来喝去,甚是可怜。
可是,鲜虞人仿佛并没有这种担心。
左传-昭公十二年,晋国急于扩张领土,便动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想要进攻白狄三国,派出了大将荀吴,荀吴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中行穆子。
他假装要和齐国会师,便借道于鲜虞,鲜虞人不疑有诈,于是晋军长驱直入,攻昔阳,灭肥国,虏国君,一气呵成,白狄同盟中的肥,率先覆灭。
那个时候,乐天的鲜虞人还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明明晋军在灭肥之后,下一个就是剩下的两国之一,可他们仍然悠然自得,既不整顿军备,也不防卫边境,身为一个小国,在大国即将兵临城下之际,却毫无危机感,是对自己实力太自信了呢,还是没把晋老大放在眼里?
事实证明,不把老大放在眼里,是要吃苦头的。
荀吴的军队浩浩荡荡开到中人这个地方,指挥着军队、战车冲向鲜虞军,并将其冲散,大胜而归。晋军暂时归去,鲜虞人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然而,好景不长,昭公十五年,晋国人再度卷土重来,这次他们的目标是鲜虞国的另一个邻居——鼓国,以晋国的军力,成功包围了小小的鼓国,并俘虏了国君鸢鞮。鸢鞮好汉不吃眼前亏,当着晋国人的面,假意归顺。一回国,转眼又叛变了晋国,向鲜虞投诚。
面对手下败将的临阵倒戈,荀吴不慌不忙,仿佛一切成竹在胸。他派出军士伪装成买米的人,身上却暗藏着兵器铠甲,都埋伏在鼓国昔阳城外,直等到荀吴一声令下,袭击鼓国,这一击,便彻底灭了鼓国。
联盟破裂
至此,白狄同盟正式宣告瓦解,只剩下孤零零的鲜虞国。
似乎拿下鲜虞之地,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然而,小小且漫不经心的鲜虞,却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迸发出了一股顽强的能量,正是这股能量,让晋国的吞并之路,一度停滞。
其实,在前面鲜虞所表现出的轻慢晋国、晋国选择先灭掉肥国和鼓国,以及这次鼓国国君宁得罪晋国,也要归顺鲜虞,都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鲜虞人能征善战,国虽小,军力却不容忽视。
很快,晋老大就吃到了苦头。
秋,九月,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平中,晋地。获晋观虎,恃其勇也。
左传-定公三年,弱小的鲜虞国在平中击败了强大的晋国军队,并俘虏了晋国将领观虎,只因为观虎仗着勇猛,没把鲜虞人放在眼里,或者说他没有看到鲜虞真正的实力。
这场败仗,震动了晋国朝野,遂派出了范鞅领兵,将鲜虞团团围住。眼看鲜虞灭亡的结局就要尘埃落定,这时候,命运却又给鲜虞国带来了一丝生机。
归于沉寂
晋国内乱了。
自从晋文公设立六卿制度,我一度认为这在当时算很先进的,即使它为后来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而这一次的内乱便是六卿间的互相争权。
被无暇顾及的鲜虞,终于缓过一口气来,它抓住这一线生机,伙同齐、卫共同伐晋,并攻取了晋国的棘蒲。这一场动乱里,鲜虞与范氏、荀氏,都是曾经的敌人,但一个为了削弱晋国,一个为了对付赵氏,却奇迹般地联合在一起,正应了那句早已烂大街的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是,这次利益联盟,很快便被一个人无情地打破,他便是赵氏的杰出领军人物——赵简子鞅。
晋军在赵鞅的指挥下,四处出击,瓦解了这次同盟,逼得范氏、荀氏逃奔齐国。如此一来,鲜虞国再也无力回天。
哀公六年,晋赵鞅帅师伐鲜虞,这场战乱之后,已几乎看不到鲜虞国在史书里出现的消息,鲜虞人就此长时间沉寂——
直到战国时代的来临。
鲜虞(中山国),夷狄也,近居中山,不式王命,不共诸夏,不事盟主,这样一个令中原人都看不起的边境小国,是如何在战国又再度崛起的呢?敬请期待:战国雄风|传说中的战国第八雄——中山国(下)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