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老大尿床,睡意全无,下楼把车子推楼道里,洗漱完,已到5点。天朦朦胧胧的,还下起了零星小雨,在小区转了两圈后,不甘心这么凉爽的天,恰巧我又起的这么早,不该白白浪费大好的早晨。于是,我决定去三善园散步。
开始只是想一直走下去,看看三善园的尽头到底是在哪里?一路上,有打太极的,钓鱼的,跑步的,骑行的,游泳的......当我看到这么多人在早晨四五点就开始了一天有意义的生活,就为自己每天闷在家里,做直升机母亲而感到不安。
我有太多的不甘心了,我不甘心儿子的成绩这么差,所以,我以我的意志力强加到他身上,让他必须服从于我,从而让他养成自觉的习惯,我发现,事情并没有朝我预期的目标发展。但是,我又不甘心就此放弃他。我不甘心我的生活就只有盯住他们,我很累,累的身心俱疲。
儿子上了一年级,我一直在焦虑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不在意他的学习。也听好多专家学者告诉家长,不要让孩子提前学太多的知识。我当时对此观点深信不疑。现在想想,那些专家的建议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上层的政策落实到民间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整个一年级儿子的成绩都是中下等,为什么我要先提成绩呢?因为我们的上上上级给领导要成绩,领导给老师要成绩,老师给学生要成绩,家长也给孩子要成绩。所以,成绩是第一的。好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把一年级的知识学了一遍,还有大部分的女孩子比男孩子发育的早一点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比男孩子要提前一点点。于是,导致了什么问题呢?自信心的缺失!儿子一度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就是个垃圾”。当我听到类似这种自卑的语言从他口中说出来时,我是矛盾的,纠结的。我在思考教育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首先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我们是不是先学会人际交往,可是在我们的班集体中,每天上演的都是竞争,比赛。很少用到合作的力量,从小我们就比成绩,比分数,唯一的评价体系就是分数,上学期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她的同桌是一位学霸,每次都是班级前几名,有一次她的某一科成绩考了100分,于是她的学霸同桌就不高兴了,好几天都不理她。有些人看来,这挺好的,说明孩子有上进心。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现在教育的弊端,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导致我们的学生唯分数论,分数控制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分数控制了我们的等级分类,分数控制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那些所谓的差生从上学的那一刻就开始和这个校园小社会进行斗争。要么战胜了自己,逆袭了,要么就此倒下,做个佛系差生,反正我就是差生了,我再努力也是没用的。“双减”来了,不再说分数的事儿了,尤其是小学阶段。可是这一年来,我们真正的按照政策执行了吗?每天来自朋友圈和抖音里的落实“双减”政策的美篇数不胜数,占用了多少老师的工作时间用来精致这些美篇,好让上上上级看到我们的学生多么快乐,多么开心的在学习。从此学校又多了一个部门--对外宣传部。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与“双减”配套的教育评价方式没有到位,永远就解放不了老师的双手,老师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展现。
孩子的自信心不应该完全是分数给的。暑假,儿子去上篮球课了,放学去接他时,他告诉我,教练又夸他了,夸他接球接的好。参加骑行队的活动时,领队教练也夸他,有运动天赋。哈哈,其实不管是不是真有天赋,夸一夸,是不是就对生活充满信心了呢?毕竟我们活在世上总要寻求认同感吧。有一次,他跟我说:”妈妈,我感觉我到哪都有人夸,就是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挨批评。”看来,我是该在他写作业的时候,想办法找亮点夸一夸了。鼓励和信任是内心动力的源泉!身为母亲兼任教师职业的我,班里那几十号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同样的,他们也需要鼓励,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有时候老师的一句鼓励比母亲的鼓励更振奋人心。
“双减”真正想要贯彻下来,任重而道远。愿我们上下通力合作,真真正正做教育,真真正正在培养祖国的未来。而不是仅做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