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要趁早(2011-12-04 15:43:39)
这里借用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来说明人生规划的重要性。笔者读的中学是一所传统的数学名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摘金夺银,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家长的指导下,往往都是去了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然后留美。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好的规划,只是随大流了,随大流的话按IBM的说法是“和大家一样一般错不了,但是也好不了”。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好朋友的人生规划,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我这位朋友就叫他s吧,s高中化学竞赛全市第一,获得了保送的资格,被保送到武汉大学。保送到武大是可以专业任他选的,而当年高考的分数线武大的计算机、生物专业、数理金融这几个专业的分数线是和清华北大不相上下的。一般同学都会选这个几个热门专业,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s同学选择了纯物理专业。不选化学专业其实比较正常,因为过早的进入省集训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短时间内学完大学化学的核心课程往往会消耗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兴趣和热情,这也算是国内教育的一个弊端。然而去选物理就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了,当时我也很不理解,直接问过s为什么选物理,他回答我的理由有二:一是他对物理很感兴趣;二是物理专业很好出国。十几年前的高中生就考虑到大学毕业出国的问题的确是很有远见的。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正常了,大一寒假去北京上新东方(那时候还是老俞亲自上课),大二准备GRE考试,大三考G考T,大四上申请寄材料。结果也不意外,s同学申请了Emory大学物理博士的全奖。Emory排名很不错20出头,我们都为他高兴,s也顺利的去了美国。2年后当我准备出国的时候,自然会和s联系,结果再次令我吃惊的是S同学已经不在Emory了。原来Emory综合排名虽然不错但是物理专业不太强,而且研究方向比较传统不容易出成果。于是在Emory读了2年之后重新申请,转学到了Brown大学,研究方向也是比较前沿的纳米物理。按照常理Emory已经不错,很多人不会考虑转学;但是s更关心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学位。s同学的优异表现和研究能力终于使他成功的进入常春藤萌校之一的Brown大学。
我到了美国之后和s同学也经常联系,通过聊天我对理科类的博士项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按传统的理解读理科博士后面的规划都是进学校做教授,6年之后拿到终身就是铁饭碗了。这也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想法,应该说这条路不错,比较稳定,后期也安逸。然而应该看到中国人在美国的发展还是有玻璃天花板的,以数学系为例,美国大学数学系教授华人比例一度接近50%,而系主任华人比例不到10%,真是中国人能力不行做不了系主任吗?显然不是,而是看不见的天花板在起作用,华人做副教授、正教授不难,但是想做到中高层就有难度了。所以这时很多中国学生已经不把做教职作为自己的目标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我发现理科的博士毕业了专职去做金融的很多,华尔街的投行对受过严格逻辑训练的人才有大量的需求,依靠这些人才设计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得巨额利润。去华尔街是很多物理,数学博士的目标。
转眼s就毕业了,那时候金融危机还没爆发,进金融行业非常热门。业界流传的一句话是“在高盛没有穷人,只有富人和非常富的人”,自然的我以为s同学也会去华尔街。等申请工作的offer都出来之后,s同学又一次让我惊讶了。s同学一个金融公司的都没投,而是投了一些咨询公司,最后s同学获得了两份offer:一个是甲骨文(Oracle)的程序员年薪12万美元的offer,另外一个是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的offer。麦肯锡由于内部失误,没有给他Boston地区的职位,而是给了大中华区上海的职位。拿到offer之后s同学犹豫了一下,麦肯锡上海的薪水连甲骨文的一半都不到,而且是回国。不过s同学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去甲骨文可能就一辈子写code了;而麦肯锡的客户都是大企业,工作中可以深入了解大企业的运作过程,积累大量的人脉关系,若干年后发展的前途更大。于是s同学义无反顾的回国了。
目前s同学在咨询行业工作了几年了,尤为可喜的是s同学的夫人从美国毕业后在国内某名校找到金融工程的教职,夫妻两个一个做理论一个搞实践真是珠联璧合。s同学对后期的规划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从咨询业出来转做职业经理人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里我也祝s同学以后一帆风顺!
从这里我们看出s同学的每一步决策实际都是很有规划的,从大学选物理降低出国难度,出去后瞄准名校和自己的兴趣踏实做研究,毕业后合理规划避开金融危机并为后期发展积累资源和经验。一步步的规划都很清晰合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s同学这样有优异的背景,清醒的头脑,能看到比较长期的发展,这时候不妨来新东方来和我们的顾问聊一聊,说不定我们经验和专业能给您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