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有点烦》之囚徒困境

随着玄奘三位徒弟收齐,观音和李长庚也得罪了不少灵山的大能。社会就是如此,你得罪了人,那就要防备报复。一般情况下,报复不会当面锣背后鼓的下来,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你的问题,其实是相关人早在拿着放大镜查找你的问题了。历史记载的政治斗争中,鼓动他人对当事人举报是最常见的现象,《太白金星有点烦》中,灵山也是用这个古老又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斗争的。

黎山老母介绍说:“大雷音寺收到一张申状,说玄奘取经途中收的几个弟子良莠不齐,素质堪忧,存在选拔不公、徇私舞弊之事。”这是历史中政治斗争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原来神仙的社会中也是如此啊。

在对付两位菩萨的讯问中,李长庚充分发挥了职场中处理问题的技巧,当局势对你有利时,就摆事实、讲道理、说逻辑;如果事实对你不利时,你就出状况把水搅浑;当问题很难回答时,你就顾左右而言他,坚持不正面的回答。例如:当菩萨讯问太白那段留影里三个徒弟的表现时,他无论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都要掉进普贤的语言陷阱。太白如何应对呢?太白首先是甩过一顶大帽子,堵住对方的嘴:“如是我闻。师徒悟性不同,各有缘法。”这让我想起文革时,凡是语录背得熟的那些“反、坏、右”,大都被斗得比较轻。

当太白用大帽子堵嘴不好使时,又用了道门的词:“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变数常易,岂敢妄测?”他的回答当然不能过关,当继续被要求评价时,他又说:“缘法高妙,造化玄奇。”哈哈,不管怎么问,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不直接回答,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见过?

不过,太白在接受询问中,还是遇到了“囚徒困境”。这是指两个共犯被抓,不能互相串供。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个人揭发,而另一个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为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五年。最好的结果是放弃个人最优解,选择集体最优解 —— 都沉默,各判一年,但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倾向于互相揭发,最大的可能是各判五年。李长庚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两位菩萨暗示他们已经掌握了高老庄和黄风岭一难的大概情况,想了解细节。谁存心隐瞒,谁坦白交待,报应可是不一样的。现实中,完全 “解脱” 囚徒困境极难,李长庚是怎样应对的呢?

李长庚也是被两位菩萨逼到绝境了,幸好有黎山老母适时的助攻给了他休息的时间,使李长庚的思想解脱出来,重新树立了权利意识和理性的去计算证据链,通过自己发现的细枝末节,分析出自己的境况,得以轻松应对。

在我们的生活中,“囚徒困境” 无处不在。例如:网约车平台早期烧钱补贴大战(如滴滴 vs Uber),最终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大城市早晚高峰 “堵死环线”,导航软件推荐相同路线反而加剧拥堵;人际关系中的 “冷战” 中自尊心与情感需求的冲突放大了囚徒困境效应,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许多矛盾本质上是 “合作机制设计” 问题。理解囚徒困境,能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理性地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集体利益,只有通过合作与信任,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打破囚徒困境的束缚,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