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都没有来香港了,今天因为要办些事,从蛇口码头搭船到上环;船上客人不多,到了港澳码头,人也不算多;中午在咖啡店喝咖啡等时间,写几句。
近来有些声音说香港不行了,股市回到了解放前:从1997年到现在,股指回去了原值;笔者不赞成这个观点,股指反应经济,但不能代表经济;笔者因此去查了近20年香港经济数据、GDP分类占比曲线,看到处于高位的,是进出口额,处于低位的,是本地消费、政府消费等,20年未变化,说明香港经济的本质,没有变化,即转口贸易仍然是香港经济的主体。
对了,无论跟哪个城市或地区相比,香港都没有太多的工业;为什么呢?香港自开埠就是个贸易港,这一风格一直传承下来了。
新加坡也是个贸易港;但新加坡是有实业的,比如,有炼油厂,有些IC工业,还有些投资,淡马锡的全球投资,几十年了业绩都不错,很稳健。香港为何没有自己的淡马锡呢?能有一个吗?
笔者想为港府建言:成立港府实业集团公司,简称之HKGB GROUP,下设基建、地产开发、投资等二级公司,招徕全球、中国大陆等等资本,一起来办一些稳健的实业公司,做一些既环保又能盈利的事业。
哪些是既环保又稳健,又能盈利的事业呢?或问,天下哪有这样的实业呢?
当然是有的,不过,在香港很多都被私营企业垄断了,例如,发电,照明,船运等,还有一些衣食住行,天天要吃穿用的东西;不过,这些大都需要重投资、长回报,需要资本支持;官营事业容易人浮于事,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好;就连英国、德国的国企,也是容易亏本的。
那要怎么办呢?有没有一些既不与民争利,又能盈利的事业呢?当然有的,比如远洋渔业,就是既要重投资,又是回报长的事业;海南开自贸区,就有榨油厂去投资,利用免税的政策,带来竞争优势;香港能开榨油厂吗?啤酒厂呢?
香港的优势是国际化,能说哪国话的人才都有;但过往,这些优势的人力资源都用于贸易了。某觉得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早晚还是要有实业的支撑,不是说贸易就不好,贸易是现代财富积累的必由之路;但贸易也像候鸟,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少点根基;相对而言,实业就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