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英国社会改革的推动者,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顾问团成员,事英国”首席幸福经济学家“,提出并推动政府践行”幸福无疑是社会唯一值得努力的目标“这一理念。
戴维·克拉克(David M. Clark),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教授、Maudsley医院焦虑障碍和创伤中心主任。他也是英国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会员,美国认知治疗研究院接触的创始会员,曾任英国行为和认知治疗协会与国际认知治疗协会主席等职位。
关于作品:
精神疾病就好比"内心的敌人",会攻击患者的自我,比绝大部分身体疾病更为痛苦。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高收入国家,精神疾病在健康欠佳的总人数中占到38%,而心脏病、中风、癌症、肺病和糖尿病加在一起,才占总数的22%。约90%的自杀者都患有精神疾病,自杀是一种无声的瘟疫。
世界上死于自杀的人数相当于他杀和战争身亡人数的总和。
在过去50年中,很多社会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我们没能够找出人们痛苦的内在心理源头,很多悲剧仍在继续上演。这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本书阐释了心理疾病不能得到充分治疗的原因和严重性、应对行动的案例,以及解决方案的框架。
联合国倡导以"国民幸福指数(NHI)"来代替"国内生产总值(GDP)",莱亚德是这项提议的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他将心理学、脑科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经济政策领域中,让幸福的科学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提升幸福感的指导方针。本书是对这项提议的全面解读,相信会给转型中的国人以启迪和开悟。
阅读摘录:
# 第三章 多少人在承受痛苦 —— 自杀
......事实足以让人相信,心理疾病比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能承受的程度要严重的多。如果还不能让人信服的话,最后的理据来自自杀数据。
......90%的自杀者在自杀的当时患有心理疾病,尽管其中有50%的人同时患有身体疾病,但导致其自杀的主要原因仍来自于心理上的痛苦。在只患有身体疾病而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中,自杀非常少见。
......现在全世界死于自杀的人数大于他杀和战争死亡的总和。举例来说,2000年全球自杀人数超过了81万人,而被杀人口数为52万人,死于战争的人数为31万人。在很多发达国家,0.5%~2%的人口死于自杀。
......哪一种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最多?我们选取了一个代表国家,其整体自杀率为1%。分析显示,这其中60%的热患有抑郁症,10%患有躁郁症,10%患有精神分裂症,10%患有人格障碍。
......男性比女性的自杀率高出一倍,在大多数国家,老年人比年轻人的自杀比率高。但同时,许多国家的青年自杀率在上升(尤其男性),老年人的自杀率却在下降。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在著名的自杀研究中将自杀原因分为三种类型:失范型(anomic,当社会没有提供明确的生存意义)、利他型(altruistic,当社会压力过大)、自我中心型(egoistic,当自杀者有社会孤立的经历,或有心理或生理疾病,或失去亲人)。
......确实有很重要的社会因素可以解释不同社会中不幸事件的普遍存在,当然也有技术因素,比如枪支的可获得性和公共场所中那些没有防护的有效区域等,都会导致自杀率的增加。但在一个既成的社会当中,想要解释哪些人会自杀,我们就需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对于自杀的最好的预测指标是无望感——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如果你能看到隧道出口的亮光,你就会有希望,如果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往前走呢?
......自杀还需要一些附加因素——做出自杀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冲动,具有该特征的男性比女性要多。致命的个人体征组合是这样的:冲动的个性、自卑,再加上无法容忍的外部环境,包括受欺负、被拒绝或挫败。(*试图自杀和用暴力伤害他人的人通常血清素水平较低,这和冲动相关。但预测自杀非常困难,提高抗抑郁药物的可及性,可以减少自杀率)
......很多自杀都非常冲动:在试图自杀一小时前,2/3的自杀未遂者都没有预想过自杀。剩下的自杀是比较有计划的,尤其是有遗书留下的自杀,占自杀成功案例的30%。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个性很冲动的人,但却长期罹患抑郁症,他称抑郁症是“黑狗”(*安东尼·斯托尔 Anthony Storr,《丘吉尔的黑狗》),并写下过关于自杀的文字:我不喜欢站在站台的边缘,我喜欢站在站台后面,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有柱子相隔在我和列车中间。我不喜欢站在船舷边上望向水面。一秒钟的行动就可以让一切结束。一点点绝望就可以。
......自杀未遂者中,女性要多于男性,比例为2:1,在年轻人中比老年人更为常见。
......这并不意味着自杀未遂只是一种求救的呼喊,也是对痛苦和被困的呼喊。试图自杀的人往往不在乎自己是生是死,他们只能把一切交给命运。
......心理健康是一项重大的人类命题——它可以导致人们的痛苦和失能。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是否得到了想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