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暮春时节读《群书治要》,偶然翻到“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这句古训时,窗外恰好掠过一阵骤雨——檐角的风铃被吹得乱响,院中的翠竹却始终挺直腰杆,任凭雨珠砸在叶尖,也不曾弯下一寸。那一刻忽然懂得,这句古训从来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藏在岁月里的风骨:真正的坚守,从不会因境遇的安危、任务的险易而动摇,就像翠竹守着“向上”的本心,任风雨来袭,自岿然不动。

回溯千年,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便是这句古训最鲜活的注脚。他初登仕途时,南宋尚算安稳,他本可在朝堂上做个清闲官员,享尽荣华。可当元军铁蹄南下,临安城破,文武百官纷纷屈膝投降时,他却毅然举起抗元的大旗。彼时的他,从“安稳”的朝堂跌入“危亡”的绝境:率领的义军节节败退,妻子儿女被元军俘虏,自己也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元军将他押至大都,用高官厚禄诱惑他——许他宰相之位,赠他黄金万两;又用酷刑折磨他——关在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冬日无炭火,夏日无凉风,连饭食都是发霉的粗粮。可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时,笔锋依旧铿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他守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向,是“为宋尽忠”的初心——安稳时不耽于享乐,危亡时不怯于牺牲,这便是“安危不贰其志”的真义。

若说文天祥的坚守在“安危”之间,那唐代玄奘的西行,则是在“险易”之中诠释了初心的重量。玄奘出发时,大唐与西域隔绝,前路没有坦途:过莫贺延碛沙漠时,他不慎打翻水袋,在漫天黄沙里走了四夜五天,口干舌燥到“喉中冒烟”,连坐骑都倒在沙地上奄奄一息;途经高昌国时,国王强留他做国师,若不从便要处死,他以绝食相抗,三日不进粒米;翻越大雪山时,寒风如刀割,积雪没到膝盖,同行的僧人有的冻掉了手指,有的坠入冰窟,永远留在了雪山之中。可他从没想过回头——易路不曾懈怠,险途不曾退缩。当他终于抵达天竺那烂陀寺,在佛前叩首时,袈裟上还沾着沙漠的沙尘、雪山的冰碴。十七年西行路,他带回来的不仅是六百多部佛经,更是“险易不革其心”的执着:容易时不骄纵,艰难时不放弃,只要心中的“取经”之志还在,便没有跨不过的山、渡不过的河。

再看近代,“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更是把这句古训刻进了骨血里。1958年,他接到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时,正值青春年华,本可在高校里教书育人,过着安稳的生活。可他一口答应下来,从此隐姓埋名,钻进了茫茫戈壁。戈壁滩的日子,是“险”与“苦”的交织:夏天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帐篷里像蒸笼,夜里又冷风刺骨;缺少淡水和蔬菜,常常只能吃压缩饼干,喝带着泥沙的水;更危险的是核试验——1979年一次核试验中,降落伞未能打开,核弹坠地破裂,邓稼先不顾众人阻拦,亲自冲进辐射区去捡碎片。他说“这是我的责任,我不去谁去?”后来他因辐射患上癌症,晚期时疼痛难忍,连呼吸都困难,可他躺在病床上,还在修改核试验的报告,跟同事讨论技术细节。从安稳的校园到危险的戈壁,从健康的体魄到病痛的折磨,他始终守着“为祖国造原子弹”的初心——安危不能改其志,险易不能动其心,这便是一代科学家的担当。

还有大山里的“燃灯校长”张桂梅,她的坚守,藏在日复一日的“险易”之中。最初在华坪县教书时,她看到很多山区女孩因为贫困辍学,便立志要办一所免费女高。办校的过程,满是“不易”:没有资金,她就去昆明街头募捐,被人当成骗子,甚至被推搡辱骂;没有校舍,她就租旧厂房,自己动手刷墙、修桌椅;女高办起来后,她每天凌晨五点起床,陪学生晨读,晚上十二点才休息,查完宿舍才肯睡觉。后来她患上了二十多种疾病,肺结节、骨瘤、小脑萎缩,走路需要拄着拐杖,讲课要靠止痛药撑着,可她从没想过放弃。有一次她在课堂上突然咳血,学生们哭着劝她休息,她却擦了擦嘴角的血,笑着说“没事,老师还能讲”。她守的,是“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的初心——容易时不松懈,艰难时不退缩,哪怕自己成了“燃尽的灯”,也要照亮女孩们的路。

反观当下,有人在安稳的日子里渐渐迷失,把初心丢在享乐里,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有人在“险易”的考验前轻易动摇,明明朝着目标走了一半,却因怕苦怕难,中途折返。可比起文天祥的牢狱之苦、玄奘的西行之险、邓稼先的戈壁之艰,我们遇到的“安危”与“险易”,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古训,而是藏在每个人生活里的准则。它可以是上班族在安稳时不耽于安逸,努力提升自己;在遇到工作难题时不退缩,咬牙坚持。它可以是学生在顺利时不骄傲,踏实学习;在考试失利时不气馁,重新振作。它就像院中的翠竹,无论风雨如何吹打,始终记得“向上”的本心;就像黑夜中的灯塔,无论波涛如何汹涌,始终记得“照亮前路”的使命。

人生这趟路,从来没有永远的安稳,也没有永远的坦途。但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志向,不改自己的初心,无论身处安还是危,面对易还是险,都能像文天祥那样坚守,像玄奘那样执着,像邓稼先那样担当,像张桂梅那样坚韧。如此,方能在岁月的长河里,走出属于自己的坚定与坦荡,不负初心,不负时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