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爱情由“多巴胺”驱动,但多巴胺引发的行为是不持久的。
神经科学家在对老鼠和猴子的实验中发现:
1.它们随机打开盒子,有一半的几率找到食物。发现食物之后,大脑的多巴胺被激活。
2.过了一段时间,它们找到了规律,只要食物盒的灯亮起就表示里面有食物,这时候多巴胺释放的时间就从发现食物转到了灯亮起。惊喜的感觉来自灯亮,而不是来自食物了。
3. 获得食物的信号变成规律的发生之后,多巴胺不再分泌。也就是每次都能准确预测食物的出现,不再有惊喜。
第一条说明,多巴胺来源于意外之喜。比如每天回家的路上发现多了一家精致的小店,你忍不住进去逛逛;情人节突然收到了玫瑰花,年会突然抽中大奖,大脑会很兴奋。
第二条说明,多巴胺来自对“奖励”的期待。我们在《掌控习惯》里也有学到。为什么要用绑定喜好来培养新习惯?执行公式是「希望培养的事:阅读」+「我想做的事:看美剧」。因为对「我想做的事」的期待,在执行希望培养的习惯时大脑就开始分泌多巴胺了。
第三条说明,多巴胺对行为的驱动是不持久的。每天都经过同一家小店就不再是惊喜,每个情人节都收到礼物,与第一次的体验大有不同。
多巴胺一直在追求新鲜刺激。受多巴胺驱动,人们永远欲求不满。买了一辆车,还想要一套房,有了一套房,还想要另一套房。多巴胺驱动的快乐只发生在渴望的时刻,却不享受拥有的当下。登上了一座山,就望向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峰。
所以,在多巴胺兴奋之后「爱」会消逝。视频博主们拍摄的恋爱前后对比,婚前婚后对比的视频,简直就是栩栩如生。
有些人频繁的更换伴侣,但就像欲求不满地追寻更高的山峰,追求快乐,却未能享受快乐。
长久而稳定的关系也是人的一种需要,这是爱情的第二阶段,在激情之爱后发展出的“陪伴之爱”。
根据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的说法:
“激情之爱”只会持续12~18个月。在那之后,一对情侣要保持对彼此的依恋就需要发展出一种不同的爱,这被称为“陪伴之爱”。陪伴之爱是由“当下分子”调节的,包括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
“多巴胺”驱动我们追逐充满可能的未来,“当下分子”让我们享受此时此刻的经历。「与多巴胺带来的预期愉悦相反,当下分子带来由感觉和情感引发的愉悦。」
一位姐妹热恋之后苦恼的说:感觉进行不下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感觉不被需要了。
为什么这么说:你们最近见面少了吗?
她:不少啊,一起看电影看剧什么的,那不就是生活的日常嘛。
热恋期,谁不是一起看场电影都激动的不得了呢。可是热恋之后,那就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事日常。
陪伴之爱,不像热恋的情感那么强烈,但是牵绊会更深刻,与另一个人的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一起成长、发展,彼此支持、鼓励,建立自己的小家,一起分担养育下一代。
“多巴胺”和“当下分子”都是构成我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稳定的感情中偶尔也可以安排一些热烈的的活动,比如每年去一个新的目的地旅行,一起体验从未体验过的事情…。还有,任何时刻也不要停止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是持续带给我们幸福感的基础。
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