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作为某微信群统计群成员作业完成的法官,由于某位成员完成了作业,可是没有按照规则向法官报告。按照群规,应该按未完成作业论处,应处以罚款处理。当我公布该处理结果的时候,当事人及群里部分成员感觉到攻击的气息,有理解和不理解的声音。于是,大家就这个事情进行了讨论,感觉到大家的真诚。
我个人的感受是整个过程中大家无所谓对错,而这个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所传递出来的意义及各自的收获。而我的收获是:
第一、 作为一个规则的维护者。首先应该对规则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我在这个事件当中,我对规则的认识是不足的。我忘记了作为一个法官,是有赦免权的,所以我没有行使这个赦免权,而把这个责任推给了群主。如果我是事前了解清楚了这个规则,知道自己有赦免权的话,那么我的处理方式可能就会不一样了。此处看见了我对规则的排斥~~
第二、 在平时的沟通当中,在缺少觉察的情况下,有时候说出的话,对于听者带来的感受考虑得比较少。就是嘴巴比脑袋快。这是我一个说话的模式,也是我需要修的地方。
第三、 对于说出来的话,如果对他人造成的负面情绪,那我首先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对方有情绪是对方的问题,对方的情绪对方自己处理,并且希望对方在处理完情绪之后来包容自己。其实这就是忽略了自己在读懂他人方面的自己的责任,忽略了对自己所说话语的责任承担。
其实我更需要做的是:读懂自己沟通目和读懂对方状态(认知水平,处境等)的前提下,再进行话语和语气的编排。这样,对与沟通就会更畅顺,也更有利于目标达成。这让我想起了经理和总监两个级别的人,所说出来的话,给我带来不同感受,这就是差距。
第四、 关于规则和人情。在规则之下,如何处理人情:
1、 我们首先要看规则的目的是什么?
2、 如果为了人情,不遵守这个规则或者调整这个规则;在规则之下去,行使人情。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需要考虑,偏向了人情之后,那这个规则对于规则范围内的人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员工,他需要离职。但是他没有按照公司的规定,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提出申请。公司要求他,如果你做不完一个月的话,需要把未完成的那个时间的损失赔偿给公司。这位员工很不理解,他觉得他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继续做满一个月的话,其实公司他是要多支付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给他。他觉得公司在故意刁难他。如果仅仅只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是的,让他走,公司可以省下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但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他面对的不仅仅只是一位员工。而是,他底下的全部员工,几千号人,几万号人。如果开了这个头,那以后的员工是否也是可以随意的提出离职呢?这就需要考虑人情和规则,之下孰轻孰重的问题了。这里需要取舍,很难迎合到每一个人的需求,这就是现实。
第五、 从上面员工离职的这个例子来也看出了不同的角色,所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角色定位的问题。比如说作为一个母亲,她可能在家可以趴着地面跟他孩子玩,但是她回到公司,也许他就是一个高管,那么她不可能趴着地员工聊天、所以她摆出来的姿态和说话的语气也是会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角色需要不一样的角色扮演技巧。
这也回答了群里朋友的疑问,为什么作为一个陪伴者和作为一名法官,说话语气会不一样呢。这不是前后不一,也不是人格分裂,这是因为角色不同,所以表现也相应不一样。总不能在任何一个男人面前,都变现得跟在自己老公面前一样吧。当然,表现不同,不代表表现就是成功的。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需要修炼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需要从点滴开始,带着觉察上路~~~
Go!Go!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