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初入职场是一家展会服务公司,后来去了团购O2O,做过医疗美容的B2B2C,还做了一个比较无关的语言服务商,后面就直接一头切入了进销存的店面和连锁店,及与他们有关联的商业地产大数据。公司名称就不提了,细分行业都是榜上有名的。帮助最大的,是展会服务商和语言服务商。
而在这些工作当中,是从一个完整链条培训(第一份职业,基础+培训、运营、产品、市场)到后面的市场企宣(从策划到管理),再到单个行业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再到行业产品链的设计、运营和全量推动及其他们的相应管理,最后开始聚焦在小运营(产品运营+运营服务)和大运营上(战略、产品、运营、商务、沟通与合作)的转变。
如果按照业务类型来看,第一份职业是B端的组织服务,第二份工作是B端资源整合与C端购买服务,第三份职业是B端的全链组织服务,第四份职业是C端和B端的资源整合与B端与C端的购买服务,第五份职业则又回到了B端的全链组织服务(第五份职业是商业地产和新零售进销存)。
上图是笔者在职场中逐渐拥有的行业和能力。
这里引入一些限定条件来看(限定条件并不影响现实)
条件1:应用型互联网科技服务类公司;
条件2:不以必须具备的特殊技能为基础(如设计、测试、技术岗位、硬件等)
引出第一个总结点:职业本身具有一般性变化
解释这句话有两个方向的解释:
第一, 职业随着人的发展,是具有跨行业的能力的,这种跨行业有一定的限定条件;
第二, 职业随着人的发展,在同行业中也是具有跨业务/跨职责能力的;
拉出行业、业务、职责三个词汇的释义:
上述解释来自于百度百科,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看清楚,按照理解出图如下:
拉出招聘网站的行业选择来看,单引目前互联网招聘的几个网站行业的细分:
如果按照上述三个网站的行业细分来看,笔者能够适合的行业如下:
在智联招聘上,是互联网、IT服务、企业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
在拉钩网上,是企业服务、工具、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
在BOSS直聘,是数据服务、O2O、企业服务、互联网、广告/公司/会展、咨询;
正常在互联网行业工作5年左右的职业者,可以试试看,你所匹配的 行业性不再单是一个行业。所以说,职业随着人的发展,是具有跨行业的能力的。
跨业务/职责的能力其实分为两种,先说跨业务,以B端产品经理为例,一个进销存系统可以分为BI系统、权限系统、商品系统、库存系统、支付系统、财务系统、会员积分等系统的;而在一些资源型应用行业中,产品经理还会遇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如语言分析与翻译、图像识别、文本识别)等产品的开发;同时在资源应用中,还会涉及到协同工具和资源匹配系统中的设计来。
而跨职责能力,最明显的可以从产品运营和刚进入运营职业的从业者来看,尤其后者明显,刚进来就要开始内容运营、还要有用户运营或资源运营的能力,可能还会去做一些商务合作和市场营销的简单物料制作。B端的企业运营更是增加了售前、售中、售后岗位和数据岗位的复杂性。所以,在职业者的职业发展中,在同行业中也是具有跨业务/跨职责能力的。
跨行业有一定的限定条件,这是个小尾巴。首先,理解什么是跨行业,行业本身包含着上下游,而跨行业是脱离了这个上下游进入到另外一种需求服务市场当中去,可细用可粗分,按照笔者的从业经历来看,是粗分的结果。其次,自私的属性保证“每个人在局限的条件下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这种局限条件对于从业者来说,就是“市价”也即工资的议价能力。再次,企业本身是由无数从业者组合而成的利益体,这个中间具有惯性,这种惯性也可以从自私的角度去看。
为避免误会,细说一下自私,起因是从业者有“价”,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休闲、学习、约会、聚餐等等行为,都是受到“价”的约束,而这个价的指引,是以做这件事情的最大代价替换为前提的。一个例子:一个从业者周末要上补习班,或者和恋人去约会;这两个选择中一定有一个价的衡量,而最终选择则是替换最高价的成本。即是说,“每个人在局限的条件下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举两个例子来看企业惯性问题,第一个例子是2019年8月,笔者经历了一场抑郁症。一句话总结这个病的说法(自身理解):生死看淡,思维被占但是空,世界是灰色的。第一天吃药的时候,发现了误差,大脑和眼睛、耳朵的兴奋无法带动身体长期养成的惯性,我看到绿色,大脑告诉我绿色原来这么鲜艳,色彩的世界原来这么让人感动,但是身体却有一种东西在拒绝,人有了理解和行为上的分裂感。总结作者如何短期治愈的:清醒的时候寻源,药物帮助下开始与自己不断和解。第二个例子,笔者从O2O团购行业转向第三份职业的时候,不明显,因为那是个综合性工作;而转到第四份职业明显,以B端为资源面向C端与以B端为资源面向B端给予笔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类似抑郁症的感觉,必须与自己和解(融入)。这种体现明显为:推广与销售、业务分析与数据分析、用户运营和项目运营;潜在为工作习惯,工作习惯是一种关联习惯,而并非完整的个人习惯。简单一种说明,B端与C端在业务部门上的穿衣打扮和B端企业与C端企业的消费习惯(综合性生态企业不要去看,比较难看出来),如果还没有发现差异,就问问消费原因。
从笔者的职场经历来看,职业本身是具有一般性变化的凸显无疑,而且职业发展本身,是可以具有一般性理解的跨行业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