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展示课上,我上了《忆读书》的第一课时。板书完课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由问题“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导入单元要素,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带着“冰心在课文中回忆了哪些读书的经历”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信息。在随后的自读交流环节,好几个学生谈到了“七岁”和“《三国演义》”,于是,我顺势将“七岁”“《三国演义》”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现冰心介绍读书经历时的两条“关键线索”——时间和所读内容(书目)。接下来,找到文中所有的“时间”与“书目”,我将之按照时间顺序板书在黑板上。随后,我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冰心的读书经历。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提醒道:“像这样,分条梳理出课文的关键信息,能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单元语文要素)学生在根据时间、书目简述读书经历中不由自主地涉及到了“读书感受”方面的内容,于是我组织学生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把直接写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画出来。随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了直接写“读书感受”的句子之后,请学生再次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发言的学生结合板书,将冰心的读书经历讲得内容完整、条理清楚,博得阵阵掌声。最后我分析了事物与感受之间,感受与感受之间的逻缉关系,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这堂课,是简简单单、没有花样、心平气和地上完的。这堂课,我只是很简单地借助了课后的习题来组织教学,也许对于听课老师来说,这样的课堂肯定是“很不美观”的。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我和学生都感觉很舒服。在从“时间+书目”,到“时间+书目+感受”的滚雪球式的信息梳理和内容把握中,锻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在从分析事件与感受之间的关系,感受与感受之间的关系中,让学生明白文章中素材的安放不是随心所欲的,移动板书(板贴没用上),让思维可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弄清了“读书好”“多读书”和“读好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对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有条理地创编故事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在让学生梳理信息时,我也曾想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梳理,可又想我们这节课是教学生如何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还是教学生掌握梳理信息的方法呢?就以表格形式梳理信息为例,我是事先给学生准备好表格,还是让学生自己先想用什么方法,再自己去做呢?如果是第二种,那课堂上还要讨论再去做,那要耗费多长时间,课文的重点是不是偏移了呢?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当然了,这节课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整节课容量小,给人感觉是只有主干,没有枝叶。在梳理感受的时候,应该让学生通过“津津有味”“决定”等词去体会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通过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和中年后又读《红楼梦》尝到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旺盛衰的滋味让学生体会到做人处事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总之,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冰心的读书感受,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体会冰心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