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儿子跟我说:爸爸,现在穿袜子要分左右了。
我觉得有点奇怪,他伸出脚给我解释:你看,左右脚的大拇哥都出来了,要是对不上窟窿眼就不太好。
我有点晕,连忙跟他解释: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换着左右脚穿,这样一来虽然小拇哥出来了,但是不会像大拇哥那样被窟窿眼勒得慌。
儿子恍然大悟。
其实以前这种道理都是我们自己悟出来的,现在还要通过传承,实在是有点退步。
但是转念一想,未尝不是我们操心太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也能悟出来。
由袜子联想到的便是脚臭这个问题。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天生脚臭,没得救。
朋友很可怜我,他对我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脚就从来不臭,真的。
但是后来朋友变成舍友住一起以后才知道,妈的,原来人家天天洗袜子,隔天换鞋垫,过一段时间洗鞋。
原来这TM不是体质问题,是认知和习惯问题。
两个星期都不洗袜子的人,脚能不臭吗!
袜子也好,臭脚丫也好。
常洗不臭,常补不漏。
袜子出来一个小洞,针线缝补即可;若是变成了前漏五个脚指头,后漏脚后跟,那针线恐怕不够,还要找一块布料来缝补了。
生活和教育其实都遵循同样的道理,养成好习惯不能靠毅力,要靠认知的改变;孩子小的时候教育不投入精力,日后想要投入的时候恐怕就捉襟见肘,缺材少料了。
此外,还不需要太着急。
穿破袜子到底是选择露大拇哥,还是露小拇哥这样的问题,孩子迟早也能自己悟出来。
退一步说,便是悟不出来,又能出什么大事呢?
搞不好他自己就拿针线去补上了。
时光里的对话:在茫然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行走中遇见美好,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