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汉化,关闭东亚欧洲化的窗口
北魏汉化,开启“北魏版隋唐”的窗口,以现代眼光看待,则是关闭了东亚“欧洲化”的最佳窗口期。
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拓拔氏部落型的体系,必然要接受更高级的中原文明的同化。北朝北魏君主的汉化,是以汉魏一脉相承的南朝为范本。北魏的汉化路径,是将蛮夷强大的武力血液,注入大一统中央帝国的躯体,为隋唐时代奠定基础。而伴随着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型,“大一统+吏治”的格局逐渐形成,日益固化的大一统吏治国家,至明清时代,终于成为文明死亡的僵尸。
北魏君主安全系数最高的汉化格局,其实不是学习汉魏南朝大一统的“君主+郡县”的版本,而是变部落体系为春秋战国式封建体系的版本。拓拔宏汉化不到二十年,北魏边镇部落军队南下,此后战事不断。北魏君主的大一统体系,事实上并无法获得比封建体系下更安全、更集权的处境。
现代的知识水平与观察视角,已经能清晰的辨别,大一统吏治国家的路径,是永远切断连接近现代文明的路径。而“东亚欧洲化”的窗口期,蕴藏于北魏汉化期,只是北魏时代的“历史中人”,又怎能知道千年后的文明世界,对古人所要求的格局与路径是什么?
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是秦制以来,直至明清末代,脱离大一统轨道时间最长的时期,北魏时代,也是唯一有机会构建与近现代文明实现路径对接的机会窗口期。
北魏汉化,以汉魏南朝一脉相承的大一统体系为范本。北魏时代的华夏记忆,并非只有汉魏南朝大一统范本。千载难逢的分裂时代,汉化路径的选项,可以是恢复先秦周礼时代的列国体系,将北魏部落体系过渡为春秋战国多国体系的升级版。
北方的多国体系,华夷一体之下,以洛阳拓跋氏为天下共主(虚君),宇文泰、高欢式人物,只能是分封诸国的实权派,法理上不能建立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最高目标,也只能是“齐桓晋文”。
北魏分封诸国,各自独立的治理路径,东亚“世界帝国”的未来, 北朝过渡为“东亚之欧洲”。南朝及台湾,过渡为远东之外的“美洲大陆”。
北魏拓拔皇室,既然将先秦的封建列国体系视为过去式的体系,选择时尚的大一统郡县体系,就必然被儒学所俘虏。只有儒学,才能以世俗化的教化与宣传,完成对不同地域与人群的无差异管理。
拓拔宏时代,是唯一有机会抛弃儒学,以阵痛换取远东欧洲化的机会窗口期。拓拔宏后的路径,是蛮夷文明化的隋唐帝国,是吏治国家的赵宋,是残存文明临终前的明王朝。
史后之人,无法对拓拔宏过多苛求。
拓拔宏的汉化,没有给北魏皇室带来安全,而是给隋唐时代的短暂辉煌创造条件。 拓拔宏的机会在于,鲜卑部落体系过渡为封建分封体系,大一统的单一路径选项,将变成多国体系的多元路径选项。
高欢为权臣的国家,或许会以山东半岛为基地,走上海外殖民帝国的道路。宇文泰为权臣的国家,或许会以关中为基地,实施军事化丝绸之路,构建强大的东亚内陆国家。洛阳或汴粱,是天下共主、虚君拓拔皇室的居住地,是小国寡民的非军事区。
人口生物学的统计数字表明,非大一统的所谓阵痛,远低于大一统的人口灭绝战。
北魏鲜卑贵族,并不支持拓拔宏推行汉化,鲜卑部落的贵族首领们,也不懂得何为“汉化”。
拓拔宏的汉化理想,只能求助于北方汉族士大夫。汉族士大夫知道,以华夏的历史路径,汉化的两个选项是:一是北魏由部落进化为封建,再由封建自然演变为大一统郡县(部落到商周,再过渡到秦汉)。二是北魏直接由部落进化为大一统郡县(部落直接跃进到秦汉)。
北魏汉化的场景还原是:汉族士大夫给拓拔宏讲述与汇报华夏进化史的学术课程后,拓拔宏认为,秦汉大一统是进步,是现代化的象征。而先秦封建是落后,是历史的倒退。因此,拓拔宏的汉化目标,基本锁定为选项二,即排除封建选项,直接进化为汉魏晋一脉相承的大一统郡县体制。
现代的认知,大一统郡县体系,是东亚大陆过渡到近现代文明的天然障碍与罪魁祸首。地方自治式的封建,是远东欧洲化的机会窗口与文明甲胄。因此,北魏汉化关闭华夏唯一的欧洲化机会窗口期,未来路径演变与终极画面,是文明终结的图景,是暴君(朱元璋)、阉党(魏忠贤)、流寇(李自成)主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