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我居然有一天会认真看完了《红灯记》,人生中的第一部样板戏啊。虽然依然觉得没有京剧脸谱的映衬,人物表情做派都有点让人觉得不习惯;虽然人物极其脸谱化,好人坏人一眼分明;虽然观看途中几次出戏,几次想放弃,但这部来自陌生年代的京剧电影,却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
1.跌宕起伏悬念重重的剧情
这部戏,无时无刻不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人看下去。比如从一开头的:表叔是谁?他要来做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表叔?之后铁梅回家,疑问就变成了:妈妈去哪儿了?为什么家里没有妈妈?再后面就是:为什么红灯是传家宝?爷爷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铁梅的身世等等。而后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无一不能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和烘托主题。
2.琅琅上口的戏文
《红灯记》中的戏文也是简单易懂,琅琅上口,比如大家一定都想唱着读出来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最精彩应该算是李玉和和鸠山的你来我往暗藏机锋的交谈了。鸠山一句句的中国俗语,说得还真是顺畅,什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李玉和,也是不慌不忙地怼回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之后看到叛变投敌的王选举,李玉和那一段唱词也是铿锵有力。看得很过瘾。
平易近人才能传唱度高,才能影响力大啊。
3.丰富的人物形象
1)敌人形象
样板戏应该算是抗日剧的鼻祖了,抗日神剧的那些编剧们,都应该来看一下《红灯记》中的敌人形象塑造。
先说叛徒王选举,他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名好同志,掩护同志撤退,为了不暴露自己,不惜自残;之后在面对日本人的言语试探时候仍然装作不知,直到用刑,才叛变。在后面与李玉和的相见时的羞愧心虚。
至于鸠山,在抗日剧中能看到一个智商情商都在线的日本人,简直太感人了好么。看穿王选举的“诡计”,暗藏机锋的试探;面对李玉和,则是先动之以情套近乎,再晓之以理认真劝说,和颜悦色,条理清晰。
这样的人物形象,丰满有层次,多好。敌人可以凶恶狡诈,但不可以傻,否则就是在侮辱正面角色和观众智商呐。
2)女性形象
《红灯记》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正的男女平等。铁梅小小年纪就家里家外忙,在家照顾奶奶在外赚钱贴补家用,第一次面对特务的试探时差点上当尽显小女孩的稚嫩,而后面当父亲和奶奶都被害时候勇担大任机智顺利完成任务则体现了她的成长。奶奶则是一位智慧勇敢的女性,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试探特务,也会装傻来隐瞒。其他女性,诸如隔壁邻居一家婆媳两个也都是勤劳勇敢,热心助人。
没有傻白甜,没有拎不清的关系,没有勾心斗角,真是很清爽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