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周二晚上弄到十二点半,没有日更,用了复活卡。但是复活卡一周只能用一次。昨天计划晚上加班,为了防止断了日更,特意在中午抽时间写了文字。当时想到,晚上再完善一下才发布,反正发布也就几十秒钟搞定的事情。结果昨晚一加班就忘记了时间。等我弄完手头的事情,已经过了十二点。日更挑战失败,太遗憾了。
上一次,写了一个月,也是因为某一天太忙,写好后忘记准时上传,断掉了日更。
日更断了,可以从头开始。对此事的反思,不可以少。
记得第二次参加“桐下写吧二十一天写作挑战”,失败的原因也是写好的文字,没有准时上传。几秒钟的事情,留下的是遗憾。当时反思自己,要提升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力和做事情的计划性。自己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改变不够彻底,又连续两次掉在同一个坑里。
我对学生说:“犯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但是,相同的错误,一犯再犯,是不应该的。”说得有道理,做起来真的很难。吃一堑未必就能长一智。别说小孩会犯相同的错误,因为思维定势,成人也容易掉同一个坑里。
关于“相同的错误不可以再犯”的说法,我应该换个角度去理解学生,同时和学生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今日上《小壁虎借尾巴》,课文里四次提到“小壁虎爬呀爬”。虽然才一年级,我想试试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就带着他们做对比。
我读去掉“爬呀爬”的句子。孩子们读原文的句子。然后请他们说一说:你们读的句子有“爬呀爬”,我读的句子去掉了“爬呀爬”,读起来的感觉一样吗?
一个学生说:“不一样。我觉得有‘爬呀爬’,壁虎爬得时间很长,爬得很远。你读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一个学生说:“我也觉得不一样,但是我说不清楚。”
我对全班同学说:“我很欣赏他,用心读文字,有感觉,说出来。自己不会表达,也敢说出自己的不会,特别勇敢。把掌声送给他。”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不会说没关系,我们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说的。通过倾听学习,也许就学会了。”我接着请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一个学生做着爬的动作说:“我觉得有‘爬呀爬’,壁虎爬得很累。你读的句子,感觉不到壁虎累。”
还有学生摸着胸口说:“我觉得爬呀爬,小壁虎心里很难过,有些爬不动。”
我问:“他为什么会心里难过。”
“因为他的尾巴被蛇咬断了,自己觉得特别难看,所以很难过。”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的时候,走路步子很重,感觉走不动,很累。”好多孩子举手。
“你们觉得这个‘爬呀爬’,有没有小壁虎的难过在里面?”
“有。”
“有的同学觉得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远,有的同学觉得小壁虎爬得很累,有的同学觉得小壁虎心里难过,有些爬不动。这些感觉有没有对错?”
“老师你说过,感觉只要是真实的就很好,不评判对错。”一个男孩大声说。
我向他竖起大拇指,接着说:“平常我们说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指带着自己的真实的感觉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句子。”
教室里响起来朗朗读书声,看着孩子们的表情,听着他们读书的语气,我感觉到他们真的把自己变成了小壁虎,体会到了“爬呀爬”里的丰富内涵。
一年级的孩子,能够这样完整清晰地表达,本来就很棒。更让我惊喜的是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力非常强。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到文字表达的不同,太了不起啦!
3.“桐下读吧”五周年生日。仪式感不可少。
当时和欧组织这个读吧的初心就是让想读书的人在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民间团队,自由来去,自主读书,开放分享。我俩曾约定“这个读吧就是剩下我们两个人,也要坚持下去。”我们也真的经历过一次两个人的分享。
如今,读吧五岁啦!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还是有好几十个。
读吧能够坚持到今天,我知道,这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欧的努力。
中间有一年,我没有在学校,只是断断续续地参加读吧活动。是欧在兑现我们的诺言。
我要谢谢欧,我更要履行自己当初的诺言:无论如何,坚持下去。
还记得读吧一周岁时,正好是我的生日,刀哥光临学校庆贺,唱给读吧的生日歌,也是唱给我的生日歌,歌声至今还在耳边回荡。
还记得读吧两周岁,去省图书馆,赶上闭馆。我们在大门外合影后,转战言几又书吧,那茶的香味至今还在嘴里留存。
还记得读吧三周岁,我们去了紫颐香薰山谷,读美美的书,拍美美的照。那山谷的香味至今还让人回味。
还记得读吧四周岁,我们去看了印度电影《厕所英雄》,畅谈观影的感受,还夜走锦城湖。那晚留下的脚步至今还想去丈量。
今日的庆祝很民间,很自由,很快乐。
走了长长的绿荫道,看了美美的三圣乡,吃了香香的柴火鸡。
玩积极卡,笑声不断。每个人都对自己拿到的卡片进行真诚地表达,倾听的人也忍不住回应着,畅谈自己的感受。
玩“谁是卧底”。对我而言,本来不太喜欢这种需要动脑筋掩饰自己的游戏。在大家的鼓励下,加入进去玩了一会儿,自有一番乐趣。
读自然,读美食,读快乐,最后都是读自己。
读吧,读天地万物,读人间百态。
读吧,与文字为伍,与灵魂作伴。
只要读着,总会遇上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