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浦老师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心目中的“男神”,他的报告、他点评的课总是让我们英语老师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感悟。不得不说,我们在跟着朱老师的报告成长,我们的课在经历朱老师报告的打磨。习惯了跟着他的报告磨我们自己的课,习惯了在他的报告中寻找我们思路和灵感,虽然相隔千里,但在报告中我们似乎很熟,很近。
6月16日,省教研室杨老师再次邀请朱浦老师在线上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报告,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和上海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优化朱老师再一次无私传递了最新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传授了设计方法。走进报告,走进单元教学,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油然而生。
朱老师做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优化到4.0版本,这一版本站在学习者的视角,把单元赋予生命,整合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单元主题,同时在学习中伴随评价、过程、板书和作业,这其中贯穿学科情感和学习情绪。“要使一个人变化和成长关键要给予他学习的经历。”朱老师的这句话正是指出了新课标的育人途径:给予学习者学习经历。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亲身经历和体验了,才最有感触,才可以学会。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已退出学习的舞台,知识和能力不是我们老师教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新课标的制定者意识到了,我们——作为新课标的执行者更应该意识到,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在体验中习得才是真正的在学,才可能学会。
其实,学习朱老师的报告也是一样的道理。此时,我们就是学习者,我们也需要经历和体验。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了,也是这样做给我们看了。接下来在阐释单元设计关键要素时,朱老师结合了大量具体的课例,让我们在课例中体会和学习单元设计思路。
在4.0版本的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中,朱老师用同一课题——Unit3 Moving home,不同的老师的教学设计,分别讲述了单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的设计,让作为学习者的我们充分体验和感悟。
单元学习目标如何制定,如何设置学习任务,朱老师呈现了王璐威老师的课例。王老师确定好单元目标后,把这一单元分为四课时,每一课时定下一个话题,每一课时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第一课时:Silly’s home,介绍原来的家;第二课时:The Chen’s new home,交流新家;第三课时:I love my new home,介绍新家;第四课时:Why do wild geese change homes? 介绍动物迁徙。四个课时都是围绕单元目标展开的,紧扣单元主题。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接下来进入单元学习过程,单元是以课时为单位推进的,也就是需要设计课时学习过程。结合钱舒欣老师Unit3 Moving home Period4 Wild geese change homes的课例,朱老师具体讲解。以读促思,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读促读,听读、视读、朗读,让学生学会读,在读中形成阅读的能力;以读促说,给学生“说”的资源,借助师生交流、实物体验、视频观看、板书支持,让学生有的说。
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的设计,朱老师依然依托Unit3 Moving home展开。张佳雯老师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时的话题是Animals on the move,与钱老师的话题不一样,由大雁迁徙上升到动物迁徙,前面的四个课时话题扩大到了人类,最终回归到单元主题:人和动物都是在追求美好生活。朱老师说道“就是需要这样有思考、有创新的老师”。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创新,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迭代,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在讲到设计学习内容时,朱老师提出学习活动的四个环节:学习理解、实践体验、构建运用、迁移转换,这与新课标中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不完全一致。“应用实践”拆解成了两个环节,迁移创新改为“迁移转换”,朱老师是这样解释的:迁移创新不是每个单元都能实现的,尤其是小学生。并且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基本前三环节就已完成,还达不到第四步“迁移创新”。朱老师的这一理念又一次告诉我们:理论需要实践的支撑。课程标准是很权威,但是在实际教学也不是唯课标论的,在执行中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改进、创新。我们教学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听朱老师的报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理念,走进朱老师报告中一个个真实的课例,在他的讲评中,感受更多的是育人理念。怎样通过一节节的英语课,教会学生阅读、思维、做事的能力,是最吸引我的,也是最触动我的,更是我们在设计课和上课时最应该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