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在这个题目下,已经停留了好久。记得读过的一本书中写过一个观点,大意是拖延症其实是有其存在原因的,至少代表着一种态度,或许也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我认可这个说法,所以由着自己拖延。
但写完我的回忆文章,也是我此生的一个重要选择,不能让它挡住其他章节的顺序进行。曾想过绕过或将这一章往后挪,但很清楚,写它是早晚的事,趁现在还没全忘却,多少写一点,即便是列成简要题纲,也好过卡在这里止步不前。
离开职场已经七年多了,按说积淀发酵的也差不多了,是该做个了结了。
三十三年职场生涯,在我的前半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命运走向,可以说它的作用,超过了其他所有与我相关的人和事。
正是靠在职场的工作,我换来了自己及子女家人的生活保障。职场提供了个人成长的平台,给了我一个社会角色,将我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如果说参加工作前的自己只是一个学生,那么工作之后的三十多年,更像是在一个社会大学中深造。职场像一个舞台,将成人世界的现实,摆在我面前,也逼着我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自己分担的角色。
感谢父母提供的最初的养育培养和教育,让我受到了较好的专业教育,能不太费劲就找到并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感谢自己的辛勤工作,在换得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练和提升,完成从懵懂少年到成熟稳重成年人的转变。
感谢在职场遇到的有缘人,彼此对得上眼的成了小伙伴,志同道合。彼此看不上的,也入了反面教材,教我不要糊里糊涂就做了自己讨厌的人。
总之说到职场,首先想到的只能是感谢,这种感激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的增强。如果让现在的我说,职场和事业对一个人来说,其重要性,可以排在很多人生大事前面。
但在我懂得这个道理之前,多少是忽视了它。表现在从选专业,到入职,都没有充分的考虑和选择。完全被动,虽有一定客观因素,但主客上不认真对待,认知跟不上是有的。
爱之深,恨之切,这句话不仅仅适于爱情,同样也适于职场。爱恨交加,可以用来表达我对职场的态度。俗话说得好,没有哪种工作是轻松的,工作过人应该都有体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老话还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每一句都是真实的存在。
我十九岁参加工作,从满脸的学生气,做到两鬓斑白,从入职时单位年纪最小的小字辈,做到五六十人团队中的核心管理层。七八年一个台阶,稳扎稳打,经历简单,“仕途”也算顺畅。新手小白,业务骨干,一路走来,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角色,自认为也算用尽全力,换得回报的同时,也得到了大多数同事认可。五十三岁时,我选择提前退休,提前七年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有些亲友不太理解我这个选择,毕竟提前退休意味着出让社会角色,被边缘化,收入锐减,以及一些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在一些人眼中,也是逃避现实和消极退缩的表现。但我更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衰老加剧、健康出现问题,小家庭的具体需要,还有一些人在职场没有可能去尝试的爱好,也在召唤着我。能兼得故然很好,但在我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了。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承认自己有很多做不到的事,自然就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我认为如果时光倒流,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提前进入退休生活,仅仅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实在太爽了,当然前提是你得先尽职尽责完成人生各阶段的任务,还要为后半生打好所有的基础。
任何选择,选了就不要后悔,是我做事的习惯。就算损失肉眼可见,但我尽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所有乐观的内容上,凡事尽量往好处看,也是我认可的一种理念。马斯克说,“即使悲观是正确的,也要选择乐观”,我深以为然。
虽然现在能写出来的感受不多,但压在心底的细节不要太多。或许正是太多,思路拥堵吧。当前题目下先写到这儿,一些可以展开的内容,将安排在这个专题之下,或以后思路再清晰些时完成。
好的一点是,我的回忆终于可以往下进行了。越来越发现想做的事太多,时间偏又不等人呢!